身體也有鈣質吸收機制,你不可不知的補鈣常識

2016-04-21
  • A
  • A+
  • A++

身體也有鈣質吸收機制,你不可不知的補鈣常識

(圖/取自網路)

 

台灣保健概念興起,因此會提早對病症進行預防。像是對於骨質疏鬆症,國人都知道補充鈣質能夠預防危害,因此買了許多鈣片來吃。但是,吃了鈣片以後,鈣質就真的能夠全部吸收嗎?有醫生表示,鈣質不是吃了就會吸收,它要經過身體裡相當多的程序,才能為身體所利用。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認為,鈣質不是出多吃少的問題,而是吸收多少的問題,因為身體的鈣質有其吸收機制,所以應該在這個層面上下功夫。第一個機制是小腸吸收,當鈣質進入消化道後,會透過維生素D3搬運,讓一定比例的鈣質得以通過小腸壁的絨毛轉換為血鈣,之後提供人體吸收與利用。因此這個階段除了要重視鈣質的補充輛,還要讓鈣分子與維生素D3的配合,才能增加吸收效率。

 

其次是大腸吸收機制。過去的觀念認為,大腸所吸收的鈣質只占整體吸收鈣質不到5%,且大腸只有前段具有吸收功能,因此角色就沒這麼重要,幾乎不會發揮作用。但近期有研究證實,如果透過經長短鍊比例1:1的專利菊苣纖維能改善腸道環境,可同時啟動大腸前、後段鈣質的吸收功能,大幅提升鈣質的吸收比率。

 

身體也有鈣質吸收機制,你不可不知的補鈣常識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其三是血鈣的利用機制。經過小腸與大腸吸收進入血液的鈣質稱為血鈣,是人體真正能夠吸收利用的鈣質來源。在這階段,維生素D3與鎂的補充相當重要。首先,維生素D3扮演血鈣濃度調節的工作,如果血鈣濃度偏高時,它就會協助鈣質沉積到骨骼,而血鈣濃度低時,就會轉換尿鈣進入血液。另外,鎂元素則與鈣同樣是骨質沉積的重要原料,能強化骨骼組織的再造和生成。

 

從此可知,鈣質的補充不是吃多就好,其他幫助吸收的元素也相當重要,因此不能忘記鎂、鉀、磷、鋅等礦物質的攝取,才能有效增加骨密度。另外,建議每日可以喝兩杯高鈣奶粉,補充足量的鈣質,也可以挑選具有骨質保健國家認證的產品,啟動小腸、大腸、血鈣沉積的機制,提升補鈣效率。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