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白皮書 馬雲與工商局槓上了?

  • A
  • A+
  • A++
2015-01-31

兩封白皮書 馬雲與工商局槓上了?
(圖/取自網路)

 

其實阿里一直並不避諱淘寶存在「假貨」的問題,但是阿里一直強調的一點是,假貨和淘寶無關,邵曉鋒曾表示,互聯網和電商平臺本身是不產生假貨的,假貨問題的根源在於線下。而馬雲也說過類似的話:「假貨是所有商業模式發展的硬傷,假貨不是淘寶造成的。但淘寶註定要背負這種委屈,這種責任。淘寶只能認下它,解決它。」

       

僅在2014年,阿里便投入10億多資金用於打假,當然另一方面是為了儘量規避上市的風險。如今阿里已經走向國際,打假的行為也從國內延伸到了國際。

       

然而,隨著工商總局的一場抽查,本該合力打假的兩方卻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一個上市民企竟然指名道姓地發佈了一封名為《一個80淘寶網運營小二心聲——劉紅亮司長:您違規了,別吹黑哨!》的公開信,阿里如此氣急敗壞也是被逼出來的,根據本次抽查,從各購物網站的監測結果來看,淘寶網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而本次發佈的結果由工商總局發佈,對阿里來講,無論是品牌還是股價,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但是阿里選擇這種指名道姓,並且直言「黑哨」的公開信行為,似乎也激怒了工商總局。我沒膽去揣測阿里這種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但是工商總局給出了一個答案:守住底線,克服傲慢情緒。法律面前沒有特殊的市場主體,阿里系主要高管要有底線意識和底線思維。

       

這句話的含義真的值得玩味一番。對錯先放到一邊,阿里的膽量也值得人讚歎。想必工商總局也沒料到阿里有膽敢這樣玩,以一個民企的身份挑戰一個政府部門,尤其是監管部門的權威,這在整個新中國的歷史上也很少看見。

       

所以,事件現在轉了性,不再是阿里「打假」的問題,而變成了阿里涉嫌「假打」。

        

隨即,工商總局拋出了一份名為《關於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行政指導工作情況的白皮書》,痛心疾首地表示:這本白皮書的背景是阿里巴巴正在赴美上市的關鍵時期,監管部門特意提出「為了不影響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進展,該座談會以內部封閉的形式進行」。        

這份白皮書清楚的顯示,阿里系網路交易平臺在監督、審查、銷售、信用評價、員工管理方面都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為「假貨」在主觀和客觀上都提供一定的便利。

     

所以,阿里要打假,首先要從自己開始。看完這本白皮書,不得不感歎一句,工商總局果然對阿里是真愛啊,存在這麼多問題,竟然可以對公眾隱瞞這麼久。

 

白皮書發佈後不久,阿里服軟,刪掉公開信,並宣佈,成立由300人組成的「打假特戰營」,將利用大資料打假的契機,聯動全社會力量,更有效地解決全社會困擾多年的假貨難題。

      

假貨」一直是阿里心中之痛,也是淘寶平臺的頑疾。當年淘寶為了搶佔市場,對假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數次上了美國年度「惡名市場」名單,馬雲心裡想必也清楚。

       

從白皮書上顯示,平臺「假貨」氾濫和淘寶的縱容有一定的關係。我們不否認淘寶的努力,但是即使放到今天,平臺上十幾塊的香奈兒、幾十塊的愛馬仕、幾百塊的蘋果手機比比皆是。

       

馬雲說,打假不光是淘寶的事,應該靠監管部門、消費者的共同努力,這話說的不錯,但是,作為一個電商平臺,應該承擔的責任更大,畢竟阿里是最大的受益者。

       

說句不好聽的話,是淘寶那些賣假貨的小賣家造就了淘寶的繁榮,最終成為阿里2600億美元的市值的墊腳石。而如今淘寶依然佔據了阿里系電商平臺近70%的份額。

       

阿里如果真的下定決心「打假」,現實情況是必將會大傷元氣,最符合阿里的利益是,儘快的吸引消費者轉移到天貓平臺,等淘寶市場份額不再重要的時候,進行切割。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