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痕」月曆 央大用衛星圖說真相

  • A
  • A+
  • A++
2015-11-13

「生痕」月曆 央大用衛星圖說真相
(圖/取自網路)
 

物為了生存,經常在地表活動留下並製造痕跡,但「人類比起其他任何生物,在地表製造的痕跡遠比其他動物深且廣。」中央大學今年以「生痕」為主題,以法國SPOT六號、七號衛星拍攝,精選「烏山頭水庫、內埔老埤農場、茄萣養殖場、麥寮六輕工業區、杉林永久屋園區、高雄港區」等6張衛星影像圖推出月曆,引人省思。

 

每年固定發表衛星月曆的中央大學,今年選出的六張衛星照,分別呈現烏山頭水庫、內埔老埤農場、茄萣養殖場、麥寮六輕工業區、杉林永久屋園區、高雄港區,製作2016年中央大學衛星影像月曆。透過衛星之眼,傳達人類為了自身舒適,追求經濟、飲食、養殖、工業化、都市化、文化藝術時,在地表留下的大規模生痕,而有所反省。從六張月曆中,可以看出人類活動對地表產生的改變,這些改變多數是為了人類生存,

 

「生痕」月曆 央大用衛星圖說真相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教授張中白解釋,「生痕」指生物在地表活動製造的痕跡,大至恐龍留下的足印,小至昆蟲在土裡鑽過的痕跡,也包括人類在土地上做了什麼事情。像是早期嘉南平原是缺水之地,直到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興建烏山頭水庫,才成為台灣糧倉;但因烏山頭水庫建在透水性差的泥岩上,每遭雨水沖刷,就會形成充滿稜線、凹谷的崎嶇地形。

 

張中白指出,透過太空中的衛星影像就能清楚發現,人類比起其他生物,對土地的影響更巨大更全面,尤其是麥寮六輕工業區的地貌。雲林麥寮濁水溪出海口南岸,原是大片荒蕪的沙洲與濕地,人類在此大規模的填海造陸超過2000公頃,從衛星照片可看出,園區圍堤內是整齊排列的油罐、廠房、道路,工業化的幾何圖案,與圍堤外農田及沙洲形成強烈視覺對比。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