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如何預防 這些原因會導致高血壓

  • A
  • A+
  • A++
2016-03-13

 

 

高血壓如何預防  這些原因會導致高血壓

(/取自網路)

 

 

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朋友經常會聽到高血壓,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一旦發病,就會給患者的生活會產生極大的影響。那麼你知道高血壓病因是什麼嗎,它有哪些症狀表現呢,高血壓應該怎樣預防呢?想要了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內容吧。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徵(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徵。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正常人的血壓隨內外環境變化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在整體人群,血壓水平隨年齡逐漸升高,以收縮壓更為明顯,但50歲後舒張壓呈現下降趨勢,脈壓也隨之加大。

 

近年來,人們對心血管病多重危險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腦、腎靶器官保護的認識不斷深入,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也在不斷調整,目前認為同一血壓水平的患者發生心血管病的危險不同,因此有了血壓分層的概念,即發生心血管病危險度不同的患者,適宜血壓水平應有不同。

 

血壓值和危險因素評估是診斷和製定高血壓治療方案的主要依據,不同患者高血壓管理的目標不同,醫生面對患者時在參考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其具體情況判斷該患者最合適的血壓範圍,採用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推薦使用24小時長效降壓藥物控制血壓。除評估診室血壓外,患者還應注意家庭清晨血壓的監測和管理,以控制血壓,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病因:

1.遺傳因素

大約60%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認為是多基因遺傳所致,30%~50%的高血壓患者有遺傳背景。

 

2.精神和環境因素

長期的精神緊張、激動、焦慮,受噪聲或不良視覺刺激等因素也會引起高血壓的發生。

 

3.年齡因素

發病率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

 

4. 生活習慣因素

膳食結構不合理,如過多的鈉鹽、低鉀飲食、大量飲酒、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壓升高。吸煙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5.藥物的影響

避孕藥、激素、消炎止痛藥等均可影響血壓。

 

6.其他疾病的影響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甲狀腺疾病、腎動脈狹窄、腎臟實質損害、腎上腺佔位性病變、嗜鉻細胞瘤、其他神經內分泌腫瘤等。

 

臨床表現

高血壓的症狀因人而異。早期可能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常見的是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僅僅會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後發生血壓升高,並在休息後恢復正常。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的持續升高,逐漸會出現各種症狀。

 

此時被稱為緩進型高血壓病。緩進型高血壓病常見的臨床症狀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高血壓的症狀與血壓水平有一定關聯,多數症狀在緊張或勞累後可加重,清晨活動後血壓可迅速升高,出現清晨高血壓,導致心腦血管事件多發生在清晨。

 

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心悸、眩暈等症狀,嚴重時會發生神誌不清、抽搐,這就屬於急進型高血壓和高血壓危重症,多會在短期內發生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和病變,如中風、心梗、腎衰等。症狀與血壓升高的水平並無一致的關係。

 

 

高血壓如何預防  這些原因會導致高血壓 | 文章內置圖片

(/取自網路)

 

 

預防高血壓的幾種方法:

一、心情開朗

預防高血壓應該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情,實踐證明,心情開朗、樂觀的人高血壓的發病率較高,因此,預防高血壓應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並培養樂觀、開朗、幽默的性格,相反,如果終日處於興奮、緊張或憂傷之中,對雞毛蒜皮小事耿耿於懷,會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液粘度增加,這就容易導致高血壓的發生。
 

二、堅持鍛煉

遠離高血壓一定要注意鍛煉,研究表明,每天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調整身體的能量平衡,防止肥胖,而且可以促進心血管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降低血管緊張度,使冠狀動脈擴張,高血壓下降,也可使血甘油三酯及血液粘稠度下降,這對於預防高血壓的發生,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清淡飲食

近些年來,高血壓的發病率提升,這和不合理飲食結構有關,因此,預防高血壓應該從飲食入手,生活中要多吃蔬菜和易消化食物,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特別是動物脂肪和內臟,以防止發胖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

 

結語:通過上面內容的介紹,我們應該都知道了引發高血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環境的因素,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為了能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必須要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這樣才能保證有一個強健的體魄。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