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殺手巴西大黃蜂毒 為癌症藥物有新突破

  • A
  • A+
  • A++
2017-05-21

叢林殺手巴西大黃蜂毒 為癌症藥物有新突破

(圖/取自網路)

 

巴西大黃蜂,為山中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對於時常從事登山越野活動的人,對於山中的虎頭蜂也都敬而遠之,當地民眾更是會遠離這些毒性劇烈的虎頭蜂。但近年來有科學家發現巴西大黃蜂毒液中的毒素也有殺死癌細胞的功效,對於癌症的醫療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先前巴西聖保羅大學(São Paul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巴西大黃蜂毒液中一種稱為 MP1 的胜肽類毒素,不但有抗菌功能,也能攻擊多種癌細胞並抑制生長。經測試,MP1 對前列腺和膀胱癌細胞證明能有效抑制生長,對白血病細胞也顯示有毒殺效果。來他們進一步與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科學家合作發現,癌細胞的細胞膜外層含有較高量的 PS(phosphatidylserine)與 PE(phosphatidylethanolamine)這兩類脂肪分子,正是 MP1 攻擊的目標。PS 可以增加癌細胞與 MP1 的結合力,PE 則使 MP1 更有效地在癌細胞膜上形成孔洞,破壞細胞膜的完整性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正常細胞的表面 PS 與 PE 含量較低,故不會受 MP1 攻擊。

 

研究成果已刊登於 2015 年 9 月的《生物物理學期刊》(Biophysical Journal)上。領導此研究的利茲大學教授比爾斯博士認為,藉由與癌細胞的細胞膜上的脂質相互作用,可能發展出一種治療癌症的全新藥物。最近聖保羅大學團隊進一步研究顯示,細胞膜上的膽固醇、卵磷脂等組成分對 MP1 與 PS 結合及後續使膜上形成孔洞也很重要。他們認為膽固醇、卵磷脂會與 PS 形成較有秩序的結構,有利於 MP1 作用。研究內容已於今年(2017)發表於《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Biomembranes) 期刊上。由於許多癌細胞膽固醇的含量較高,也許這類癌細胞更容易被 MP1 攻擊,但後續仍需實驗澄清。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