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顛覆者-蘋果的消費者思維

2014-12-05
  • A
  • A+
  • A++

天生的顛覆者-蘋果的消費者思維

(圖/取自網路)

 

克萊頓•克裡斯坦森開創的顛覆性創新理論(disruptive innovation),也許適用於磁碟機、機械挖掘機和煉鋼廠,但遇到蘋果(Apple)時,這項被當前許多企業管理思想作為基石的理論就不靈了。

 

 

他曾經在2006年預測iPod即將消亡,在2007年表示iPhone不會取得成功,也曾在2012年預測稱,集成化的iPhone和iPad最終將敗給三星(Samsung)和谷歌(Google)的模組化產品。

 

 

科技博客Stratechery的撰稿人本•湯普森在今年9月表示:「克裡斯坦森的三個預測沒有一個正確。」

 

 

近來,克裡斯坦森遭受了不少筆誅口伐,而且不僅僅是在博客圈。今年6月,他的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同事吉爾•拉波爾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上發表了長篇檄文,猛烈批判克裡斯坦森,文中還引用了克裡斯坦森著作《創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1997年出版)和《創新者的解決之道》(The Innovator’s Solution,2003年出版)中的錯誤和紕漏。

 

 

拉波爾是一位歷史學教授,對如何管理高科技公司並不在行,更不用說研究相關領域的學術理論了,因此他的批評並未受到科技圈的廣泛關注。

 

 

然而最近,來自科技專家本•湯普森的文章《克雷•克裡斯坦森錯在哪裡》、本•巴加林的《推翻顛覆性創新理論》、以及簡•路易士•加斯撰寫的文章《克雷•克裡斯坦森是其自身魔鬼的擁護者》,也紛紛提出了批評。他們可就不容易被忽視了。

 

 

甚至連克裡斯坦森最知名的擁護者霍雷斯•德迪歐,現在也站到了質疑者的行列。

 

 

德迪歐一直以普及克裡斯坦森的思想為己任,在他的博客Asymco、播客Critical Path和Airshow上竭力傳播顛覆性創新理論福音。他表示,這一理論從落魄者的崛起、大衛擊敗歌利亞、弱者擊敗強者等等這些人類最古老的故事中汲取了敘事力量。

 

 

然而,上月在參加巴加林的播客Techpinions進行的一個討論時,甚至連德迪歐也不得不承認,克裡斯坦森的理論必須有所調整,才能適應科技消費品市場。他表示:「一旦涉及到消費者,情況就會有些變化。」

 

 

問題的根源在於,這套理論源於克裡斯坦森對B2B市場所做的分析。在這個市場中,做出購買決定的是企業管理者,而不是消費者。企業管理者做出的理性決策往往是基於經濟方面的核算,而非使用產品的體驗。

 

 

消費者也重視金錢,但他們同樣重視一系列其他因素—易用性、品牌忠誠度,以及他們的朋友會使用什麼產品。行銷部門動輒花費數百萬美元來瞭解促使消費者做出不同購買決定的細微差異。這是一個被深入研究的領域。然而,大部分科技公司對此還一無所知。

 

 

德迪歐表示:「蘋果的發現是:只要他們能掌握僅僅10%的消費者行為學知識,並活學活用,他們就能生產出對普通大眾更具誘惑力的產品。」

 

 

德迪歐說,這很管用,史蒂夫•賈伯斯是「天生的顛覆者」。

 

 

德迪歐很看好蘋果手錶,儘管奢侈品手錶市場對他沒什麼吸引力。他發現在當今的購物商場中,他有些無所適從,他幾乎沒有想買的東西,而95%的購買決定都不是基於功能需求,而是純粹的心理需求。

 

 

在播客討論的最後,他問道:「為什麼人們會在這家店裡,而不是在銷售同樣產品的隔壁店裡買東西?對我來說,這是件神奇的事情。」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