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要的商品 在下單前就到達

2014-12-24
  • A
  • A+
  • A++

當你要的商品 在下單前就到達

(圖/取自網路)

 

亞馬遜的倉庫改造可說是媲美運輸容器或商品條碼的物流程序改進。

 

 

便利商店是全球產值上兆美元的產業,儘管事實上它們並不是真的很方便。原則上,至少7-11已盡可能分佈於你所在的地區、提供你所需的商品。但因為空間有限,它們無法儲備足以滿足每個人所需的商品。鑒於你或許需要開車前往,倒不如多花十分鐘,前往擁有你真正所需商品的超市或大型零售店。

 

 

然而,真正便利的購物方式即將出現,我們甚至不需要開車去享受它。相反地,商店會來到我們面前:五年內,大多數我們急需的商品-冰淇淋、書籍、雨傘、燈泡-均可當日送達。以某種程度來說這將成為可能,藉由更好的介面(僅藉由語音即可訂購商品的語音識別應用程式,在我們意識到之前即預測出我們所需物品的冰箱感應器),以及更精進的數據分析。但最重要的改變將發生在街頭:策略性穿梭於城市與郊區道路上的配送車隊,塞滿零售商演算法預測之我們想要的商品。

 

 

當然,目前現實世界的7-11或許並非實現這個願景的企業。多半將數十億美元業務建立在非實體數據運輸的大型科技公司,目前正競相使這個科幻小說般的願景成真。正如使「最後一哩」線路進入家庭和企業定義了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挑戰,使實際物品完成「最後一哩」路程將成為往後十年的科技挑戰。簡言之,物流-科技產業的餘興節目-已發展成主要戲碼。

 

 

這些卡車甚至可攜帶你尚未訂購、但亞馬遜演算法預測你可能訂購的商品

 

 

毫不令人意外地,亞馬遜在建立這個未來的旅程中拔得頭籌。回顧網路發展早期,當其他人試著找出使網路本身以更佳方式運作的方法時,Jeff Bezos已試著將它運用於實體零售業。為了使物品以媲美網路的速度運輸-也就是越快越好-亞馬遜創始人意識到他需要構思與訂單履行有關的演算法。亞馬遜根據電腦運作規則、而非一般常識重新設計配送中心。貨物儲存並非根據類別,而是根據哪個貨架有空位。同一種商品並非儲存在同一處;而是散置於整座倉庫,以減少工人在百萬平方英呎的廣大設施中行進的距離。總之,亞馬遜的倉庫改造可說是媲美運輸容器或商品條碼的物流程序改進。

 

 

但亞馬遜在倉庫內進行改造的野心,遠不比上它目前嘗試在倉庫外做的事。在數個美國城市的街道上,印有AmazonFresh標誌的淺綠色卡車運送著當日送達貨品。食品僅是一個契機,如果亞馬遜帶動這個風潮,將可使這家公司的卡車在幾乎能運送任何商品的物流網路中成為「巡迴中繼站」。

 

 

過去幾年當中,亞馬遜將利潤投資於在美國最大都會區建設大規模「物流中心」。亞馬遜曾經不願在某些州-例如加州-設置營運中心,因為這將迫使它徵收營業稅,現在亞馬遜認為鄰近顧客將吸引他們訂購更多商品,鑒於他們每一項心血來潮的購物都可迅速實現的誘惑。人們有充分理由相信這個策略是可行的。不同於第一代配送服務失敗案例(例如Kozmo和Webvan),亞馬遜耗費20年光陰完善倉儲管理,實現當日送達所需的規模經濟。儘管零售業界另一家物流巨頭-沃爾瑪-可能成為有力的競爭對手,在所有競爭者當中,只有亞馬遜一向採用科技公司的方式運作。

 

 

對亞馬遜來說,最終目標不外乎「無所不在」:如同21世紀版本送奶員與郵遞員結合而成的卡車車隊。亞馬遜卡車可能成為街頭日常景觀,運送幾乎任何網路零售商販售的物品-幾乎一切東西。這些卡車最終甚至可能攜帶小型無人駕駛送貨機,以及你尚未訂購、但亞馬遜「預測式出貨」演算法預測你可能會購買的產品。

 

 

物流存在其侷限性:當日送達或許永遠不可能無所不在,碳足跡也不可能許個願就消失無蹤

 

 

所有使這個未來成為可能的技術都已存在;問題僅在於如何將它結合。亞馬遜可說是唯一有潛力達成這個目標的公司。想想Google,過去一年它進行的收購及大型實驗計畫-機器人、無人駕駛飛行器、自動駕駛汽車、當日送達購物-似乎旨在為它的機器智能專業建立一個實體平台。同時,Google主要線上業務-搜尋,著眼於藉由人工智慧,在用戶查詢之前預測其資訊需求。如果Google能結合這兩項優勢,使它變成針對實體物品的Google Now,它將擁有使亞馬遜走上街頭的大部分必要工具。在這個過程中,它會將客戶導回Google,搜尋其廣告銷售的產品,而非直奔亞馬遜購買。

 

 

高科技物流的實現存在一個限制。當日送達或許永遠不可能無所不在,例如,這個系統的碳足跡並非許個願就會消失。但這種系統的改進顯示目前的便利商店仍大有可為。亞馬遜可望透過目前的實驗計畫,提供超過50萬件不同的當日送達商品,最大的大型連鎖超市僅可容納約15萬件。確實,對亞馬遜販售的上億種商品來說這只是九牛一毛-但隨著公司基礎設施的擴展,以及根據需求模式設計的商品選購演算法更加精進,可提供的商品也將大幅增加。亞馬遜當日送達經濟學的美妙之處及挑戰在於,使用的系統越多、運作效率越高-售價也越低廉。

 

 

隨著時間推移,卡車網路可成為某種環境消費層,使實體零售商顯得更加多餘。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寬頻的普及,這些新配送平台將創造數十億美元商機,不僅是控制平台的公司,還有藉此進行銷售的公司,僱用那些無所不在的卡車,將自家的產品、服務,甚至我們尚未想到的物品運送到家門口。對於實現那樣的未來,我們僅需解決新「最後一哩」問題-答案或許就在眼前。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