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否認裁員 互聯網下IT如何自處

2015-01-26
  • A
  • A+
  • A++

IBM否認裁員 互聯網下IT如何自處

(圖/取自網路)

 

IBM裁員事件最早的動作是在兩年前。作為全球重組計畫的一部分,IBM宣佈了費用為10億美元的全球裁員計畫。

 

2013年,IBM自2005年以來首次出現盈利低於預期的情況。那次裁員計畫包括各個種類的職位,從普通員工到公司高管均被覆蓋。甲骨文投資研究分析師勞倫斯·巴爾特基於資料分析預計裁員人數為6000至8000名。一年後,IBM正式啟動內部代號為「阿波羅計畫」的裁員計畫,裁員人數達1.3萬人。

 

裁員的背後是業績的下滑。2015年1月21日,IBM發佈了2014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報告顯示,第四季度IBM淨利潤為55億美元,同比下滑11%,這也是IBM季度利潤連續第11個財季下滑。

 

主機和儲存服務市場將逐漸縮小,但IBM卻依然愚蠢地推出Z13大型伺服器,並賣掉了存儲,以為可以帶動銷售。與此相反,資料存儲在大資料時代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IBM被視為剝離硬體業務的成功轉型者。創始人沃森家族曾經主導了數次轉型,打造IBM成為引領IT發展的藍色巨人形象。時任CEO郭士納更是促使IBM成為商學院經典轉型案例。1992年,IBM經歷50年來第一次大裁員,第二年,郭士納在IBM經歷首度虧損時正式上任。

 

那時候,郭士納決定放棄IBM賴以生存的大型機業務,轉向前景並不明朗的PC業務,同時大規模精簡管理架構,重塑了IBM注重客戶導向的價值觀。郭士納的繼任者彭明盛任職10年,推動IBM從硬體向軟體服務業繼續轉型。不過,IBM剝離硬體的速度還是有些緩慢。2004年,IBM將高端筆記本品牌ThinkPad出售給聯想,11年後,低端硬體伺服器X86才又被聯想收購。

 

Gartner預計到2015年,雲計算市場規模可達2500億美元。早在2007年,時任CEO彭明盛和谷歌創始人之一埃裡克·施密特創建了一個學術雲,開創了雲計算的先河。之後,IBM在雲計算的軟體、服務和基礎設施等方面都進行了收購,2013年更是斥資近20億美元收購的公有雲服務提供者SoftLayer。

 

只是IBM的步伐還是落後于亞馬遜、微軟。市場調研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提供的資料顯示,AWS目前佔據了全球雲計算市場27%的份額,微軟以約10%的份額緊隨其後。

 

根據2015年的IBM戰略路線,雲計算、分析和智慧地球解決方案將是主要關注領域。這個曾經的藍色巨人,能否跟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腳步?

 

 

事實上,IBM裁員計畫僅是冰山一角。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裡,外企們都紛紛陷入裁員風波。英特爾減員5%的計畫、戴爾裁員1.5萬人、減員15%的計畫等。

 

 

在裁員的背後,轉型是另一條隱線。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對於傳統企業來說,轉型無疑不可避免。正如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所說的,互聯網給世界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零距離」,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變成了平臺經濟 ,資訊不對稱變成資訊對稱,原來資訊的主動權掌握在企業手裡,現在到了用戶手裡,交互變得很重要。

 

這就意味著對外企來說,轉型的阻力和陣痛不可避免。他們曾引以為豪的管理文化可能恰恰就成為其轉型最大、最難克服的阻力。而且,「資料主權」越來越受到各國重視,對涉及資訊安全的重要領域,要優先採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這對於他們來說,開拓更大的國際市場就意味著要受到一定的政策限制,轉型步伐將會邁得緩慢。如果未能跟上移動互聯網腳步,那麼就可能迎來他們的黃昏時刻。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