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裝置: 如何搶食800億美元

2015-03-09
  • A
  • A+
  • A++

穿戴裝置: 如何搶食800億美元

(圖/取自網路)

 

蘋果智慧手錶即將於台灣時間3月10日凌晨一點由庫克發表,這幾個月來科技界不斷翹首期盼這項商品的問世,網路上也出現不少篇預測和諜照流傳-但,可穿戴技術真的符合市場需求嗎?

 

 

有幾個因素一直困擾著依然處於襁褓期的可穿戴技術市場。比如,電池領域缺乏創新,導致用戶只能隨身帶著行動電源之類的設備。此外,可穿戴設備的介面過於簡單,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方面無疑將獲得改善。

 

 

還有一個大問題,即社交因素。除了矽谷等地的少數極客以外,很少有人覺得戴著一個像汽車徽標那麼大的手錶、眼鏡或耳機之類的設備,是件很酷的事。

 

 

由此可以發現,蘋果公司不斷從時尚和服飾領域挖人的反常舉動,必定是有所圖的。許多觀察人士都認為,新招募的時尚界人才將把智慧手鐲、手錶、手環之類的私人物件打磨得更加精緻。最好且最有可能獲利的可穿戴產品,可能就是那些能使它的技術完全融入到背景中的產品。

 

 

然而,可穿戴產品畢竟是一個多樣化的增長市場,它的意義不僅是一件能上網的飾物。那種能夠依附在皮膚上的產品,比如MC10公司開發的「生物印章」,也可歸入這一類別,不過這種技術還處於「萌芽初期的狀態」,和智慧手錶相比,它需要消費習慣的更大轉變。

 

 

許多科技公司都準備從可穿戴潮流中獲益,包括蘋果、ARM、谷歌、英特爾、聯想—摩托羅拉、LG、MC10、微軟、Omate、高通、索尼、Withings,以及一些知名的可穿戴設備設計公司,比如加迪•阿米特的NewDealDesign和維斯•貝哈的Fuseproject公司。只要有了恰當的功能,消費者也會從中受益。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