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銀行擾房市?房仲:勿因噎廢食

2015-07-27
  • A
  • A+
  • A++

容積銀行擾房市?房仲:勿因噎廢食
(圖/取自網路)

 

台北市去年七月初率先公告,將實施『容積移轉審查許可自治條例』,也就外界所稱的容積銀行。而自新制實施一年以來,根據調查顯示,公設保留或道路用地價格,已從最高公告現值的近200%,下滑到80至100%還可能無法賣出,整個公設保留地的容積價值等於直接被腰斬!

不過,近期也出現相關報導在暗示,公設保留地價貶、交易冷清,是容積銀行上路所造成的,甚至從估價專業角度來看,許多人質疑政府在容積價格認定上的公允性;房仲業者則認為,這樣的報導角度,只是代表該媒體壓根沒搞清楚容積銀行的真正意義,或者根本不了解。 
 

容積銀行擾房市?房仲:勿因噎廢食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舉例而言,某區的容積增值,實來自該區公共建設質量改進,而其經費來自全體納稅義務人,利益部分當然應回歸公共性,這就是容積屬公共財的意義所在。然而過去相關制度實施上有欠周全,導致應該回歸公眾的容積增值利益扭曲為私人化,而容積銀行正是為了將這種容積公共財利益私化的不正常現象帶回正軌。 

至於交易活絡程度及價格高低,緩衝期內可能仍要透過多個估價機制,不過最後還是將交由市場機制來決定;意思就是,有關容積買賣,的確是換成政府作莊,但還是會根據市價進行。況且對開發商而言,無論是跟誰買容積的差別都不大,重要在於是否有利可圖;也就是說,在景氣大好時,容積價格飆再高,都有開發商買單,因為到頭來還是能順利去化,轉換成利潤,反之則當然價貶交易冷,最慘可至乏人問津。 

其實,不需因為短期運作不順暢或業者不買單,就因噎廢食,甚至質疑容積銀行制度本身或實施方式有許多問題。因為就如同經濟發展和分配制度一樣,兩者關係不僅密切且都重要。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