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創始人 鈴木敏文:顛覆常識(二)

2016-01-28
  • A
  • A+
  • A++

7-Eleven創始人 鈴木敏文:顛覆常識(二)

(圖/取自網路)

 

顛覆常識之二:共同配送的物流改革

密集型選址戰略相同,「共同配送」的物流結構也對連鎖便利店的成長起到了不容小覷的作用。共同配送顛覆了過去以大批量進貨為主的業界慣例,與縮減採購單位的「小額配送」同為7-Eleven全力推行的物流改革。簡而言之,共同配送是指生產廠家、供應商和總部三方通過互相合作,集中原本相對分散的配送路徑,從而形成的合理化物流體系。

 

創業之初,由於生產廠商和一系列的批發商各自為營,每天來1號店送貨的貨車高達70輛。牛奶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當時的牛奶有全農、森永、明治等品牌,雖然對消費者而言都屬於同類產品,但卻必須由不同公司分別發送貨品。我發現這種配送方式非常沒有效率,因此建議把同一地區同類廠家的產品混裝在一起實行共同配送。然而,零售業門外漢的想法再次遭到了強烈反對。廠家出於對品牌的自尊心,不願運送其他競爭對手的產品,並斥責我們的做法不懂得其為建立品牌所付出的心血。這種說辭表明他們依然停留在賣方市場時代的思維模式,以為只要把產品放上貨架,自然不愁銷路。

 

但我並沒有放棄,為了讓他們了解市場的真實情況,我做了一個實驗。以前,供應商來店里送貨時,都會把冰櫃裡其他競爭對手的產品挪到後面,單獨把自家品牌陳列在最顯眼的位置,只想讓顧客看到自己的產品。為此,我改變了陳列方式,將各個品牌的產品排成一排,讓顧客面對豐富的選項,自主選擇。結果這一方式吸引了更多顧客購買,所有產品的銷售額都得到了顯著提高。

 

這一實驗有力證明了賣方市場的做法已經過時,這個時代已經進入了買方市場。最終,各廠商接受了混合送貨的提議。 1980年,日本流通史上首次實現了牛奶的共同配送。此後,7-Eleven的共同配送體系又獲得了飛躍式的成長,主要對產品進行了細分。我們在各個區域設立了共同配送中心,根據產品的不同特性,分成冷凍型(零下20攝氏度),如冰淇淋;微冷型(5攝氏度),如牛奶、生菜等;恆溫型,如罐頭、飲料等;暖溫型(2 0攝氏度),如麵包、飯食等四個溫度段進行集約化管理,而這一方式也沿用至今。「根據溫度管理」的想法來自7-Eleven注重食品鮮度、崇尚產品品質的經營理念。現在,每家店舖的送貨車輛從原先的日均7 0輛減少至9輛。

 

7-Eleven創始人 鈴木敏文:顛覆常識(二)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顛覆常識之三:低價就會暢銷嗎?

消費者的價值觀在哪裡?為了讀懂消費者的心理,首先必須判明他們隨時代而變的價值取向。日本的泡沫經濟崩潰後,市場上接二連三地出現了折扣店,這一時代的消費者有非常明確的價值取向,主要關注商品價位的高與低。但是,如果企業還沿用老一套的低價戰略,則勢必會導致失敗。舉例而言,過去如果對產品採取了「加量不加價」的促銷方法,會直觀地讓顧客感到划算。但在少子和老齡化的時代,「量大」對多數人而言並沒有吸引力。隨著單身人士和二人小家庭的增加,希望量少而價優,或者比起價格更期待高品質的人變得越來越多。所以在設定價格前,必須首先讀懂消費者的心理。

 

對此再做進一步分析,有時日本人本身的國民性也是捕捉消費者心理的重要參考材料。我曾經和東京大學的名譽教授、工學博士月尾嘉男先生有過一次談話,當時月尾先生的一番言論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他指出:「最近的日本人習慣了物質豐厚​​的社會,比起像過去一樣拼命工作,他們現在的價值觀更傾向於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所以已經逐漸喪失了​​為適應嚴酷的社會條件而不斷改變自身生活步調的能力。」

 

雖然日本和其他許多國家相比是一個富裕的國度,可是日本國民卻對“差別”現象尤為敏感,我對這一矛盾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而月尾先生的一番話恰好解釋了我的疑惑——正因為生活富足,所以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會使人受到衝擊。如果不能理解日本人這一特有的「國民性」,即使發現了市場變化的預兆,也很容易錯覺,做出錯誤的判斷。我在觀察零售業的工作第一線時注意到,若想要捕捉日本市場的特徵,普通的方法基本無效。日本的消費者在思維上充滿了矛盾的「兩面性」:即使身處物質豐富的時代,也不願輕易掏出錢包;雖然生活富裕,卻對「差別」現象尤其敏感。因此,如果賣方不能絞盡腦汁,用盡一切辦法喚起買方的消費慾望,企業也將走向末路。

 

同時,通過對市場宏觀現狀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現在的消費形態並非趨向「多樣化」,反倒具有非常明顯的「統一化」特點。一些專家們經常說「多樣化是當今消費形態的特點」或「在崇尚個性的時代,只有為消費者量身定制的產品才有銷路」等等。但在零售第一線與消費者近距離接觸的我們眼中,再沒有比日本市場的消費形態更具有統一化特點的國家了。

 

7-Eleven創始人 鈴木敏文:顛覆常識(二)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縱觀整個市場,產品的生命週期正在不斷縮短。新品每天層出不窮,在它們轉瞬退出市場後又會湧現新的一批流行產品。看到迅速更新換代的產品,會讓人誤以為消費者的需求極具多樣化。然而實際上,並非所有產品都有銷路,稍作觀察就可以發現人氣總是聚集在某些特定的種類上,因而並不能由此得出「現在的消費形態正呈現多樣化」的結論。再者,最近消費者還會通過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社交網絡)發表對熱門產品的使用感想和點評,引起話題性的同時也讓暢銷產品的種類越來越集中。

 

由此基本可以斷定,日本的消費形態將繼續保持統一化的特點。這一背後藏有多個深層次的因素。首先,日本人的貧富差距相比美國等其他國家較小。其次,因為實行了義務教育制度,使市場形成了統一化的消費形態。如果經營者沒有看透市場背後的「本質」,盲目增加產品種類的話,那麼無暇顧及所有產品的同時,也容易出現由缺貨引起的機會損失。在揣摩顧客心理,捕捉產品需求時,不能只看到表面現象,更要去挖掘深層次的因素。只有經常以發現問題的意識分析社會現狀,「本質」才會浮出水面

 

 

 

 

 

文章來源:【創客100】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