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汙治汙 化廢為寶

2017-05-08
  • A
  • A+
  • A++

循環經濟  讓老臺商投資區展新顏 | 文章內置圖片

文‧宗琴、崔易、林錦霞

 

回收周邊工廠排出的廢棄物,生產成新的產品,「以汙治汙,變廢為寶」;從加工製造到智慧製造,轉型升級後的傳統企業,效益提升一倍以上,在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裡,推廣綠色迴圈經濟、不斷轉型升級的企業不在少數。

 

20多年前,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正式設立,集美得天獨厚的優勢,吸引眾多第一代老臺商入駐投資區。

最初這些入駐的企業大多是傳統的製造業,隨著時代的轉變,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也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今,園區邁入創新驅動、自主增長的發展軌道,促進全區加快實現經濟快速發展、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改善的有機統一。

 

轉型升級

傳統製造業到智慧製造

在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裡,傳統行業占據「半壁江山」,在時代發展中,傳統行業如何緊跟腳步,轉型升級?這也是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的重任,在「4+X」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建立下,產業轉型升級初見成效,而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也被評為省級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基地。

28年前建霖集團從臺灣走進廈門,走進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從傳統的手工加工製造,轉變為智慧製造。「以前我們都是幫別人代工,是傳統的人力製造。」建霖集團董事長呂理鎮說,從2010年起,建霖集團開始嘗試第一次轉型升級,呂理鎮表示,智慧製造是時代的大趨勢,從我們進入集美起,就不再把自己當成是臺商,而是當地語系化的「廈商」,緊跟時代趨勢,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轉型升級。

建霖集團總裁陳岱樺介紹,建霖集團從傳統的製造型企業,逐步轉型成長,發展成為擁有客戶事業體、廚衛事業體、淨水事業體、寧波事業體、綜合事業體五大事業體。借助智慧元素、科技元素、健康元素、綠色元素等,達到智慧升級改造。

不僅如此,建霖集團還在投資區裡打造創客空間-「匠仕創客空間」。呂理鎮表示,扎根集美20多年,這裡的養分滋潤了他們,從傳統行業的改造升級,到打造眾創空間,他們吸引和扶持了更多年輕企業一同前行,這是建霖從傳統製造業到智慧製造轉型升級的轉變,也是緊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趨勢發展。

 

低碳環保

變廢為寶走可持續發展

作為循環經濟改造示範試點園區,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的「循環經濟朋友圈」可謂是越做越大,2016年「深化改革看廈門」大型主題採訪特別報導中,各大媒體的焦點就齊聚到了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探索「發展迴圈經濟,促進產業轉型」。

在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裡,一家名為藍保(廈門)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能夠變廢為寶。2016年,藍保公司就利用園區內的柯達圖文影像、廈門飛鵬工業、安恒鋼材等20多家企業的廢棄物進行生產。

「別小看這些廢料,我們一年能回收5萬多噸,可節約社會處理污染物費用將近1億元。」藍保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廈門市及周邊產業開發區內鋁、鐵製品企業眾多,這些固體廢棄物中約含有10%以上或更高的氧化鋁成分,依靠傳統的廢棄填埋方式處置廢液、廢渣,既造成環境污染,也造成了礦產資源的浪費。

於是,藍保開始向周邊地區回收廢液、廢渣,並用公司的技術,在這些廢液、廢渣中提煉出水處理產品所需的原材料,實現以「汙」制「汙」、變廢為寶。

在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內,像藍保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華電(廈門)分散式能源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大陸發改委迴圈經濟改造示範試點項目,相較於傳統的燃煤電站,華電的分散式能源站能源利用率由40%提升至75%到80%間,做到「增量不增汙、低碳減排」。

  

提升平台

創新園區循環經濟改造模式

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抓住政策機遇,在2015年6月,被中國大陸確定為「國家循環經濟改造示範試點園區」。為更好地促進相關企業迴圈經濟改造順利進行,2015年9月,廈門市經信局、廈門市財政局聯合發布《廈門市國家「園區循環經濟改造」示範試點建設管理辦法》。

 

 

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

集美臺商投資區位於集美區北部、福廈路西側,目前投資區開發面積6.85平方公里,由北部工業區和集美機械工業集中區後溪工業組團兩部分組成。主要發展電子電器、機械冶金、服裝、食品,大型企業有TDK電子、林德汽體、虹鷺鎢鉬等內外資企業420多家。

杏林臺商投資區地處廈門市西北面,距廈門市中心18公里,於1989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目前投資區開發面積25.21平方公里,主要發展機械、化工、輕紡、電子等,投資區內有大型工業企業正新橡膠、路達工業、華懋紡織、NEC東金電子等,投資區分為杏林和灌口兩大片區。

其中廈門機械工業集中區灌口片區,於2001年獲批為省級工業區,規劃面積10.5平方公里,主要分為灌南、灌北兩個片區。

值得一提的是,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2016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551億元,財政總收入105.2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