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臺北文化獎 鍾喬、黃連煜、明華園獲殊榮

2017-09-16
  • A
  • A+
  • A++

第21屆臺北文化獎 鍾喬、黃連煜、明華園獲殊榮 | 文章內置圖片

(台北文化獎得主與文化局鍾永豐局長合影(左起)明華園陳勝福團長、文化局鍾永豐局長、差事劇團鍾喬團長、資深音樂人黃連煜。)

 


 臺北文化獎今(106)年已邁入21屆,每年獎勵對臺北文化有卓越貢獻的人士。今年獎勵獎勵重點為「致力文化藝術工作,具創新精神、跨域能力及國際行動力貢獻卓著者」,得主有3位,包括了曾擔任多屆金曲獎評審、資深音樂人黃連煜先生,親身實踐、深耕民眾劇場多年的鍾喬先生,以及歷久不衰,成功讓台灣歌仔戲再現光芒的明華園獲得殊榮。


台北文化獎得主與文化局鍾永豐局長合影(左起)明華園陳勝福團長、文化局鍾永豐局長、差事劇團鍾喬團長、資深音樂人黃連煜。
鍾喬-一路向前,民眾劇場先行者

 

 

第21屆臺北文化獎 鍾喬、黃連煜、明華園獲殊榮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鍾喬臉書)

 


    鍾喬,1956年生於苗栗,身兼作家、詩人、戲劇編導及社區劇場資深策劃人、輔導人等身分,曾任《人間雜誌》主編。1989年至韓國參加「民眾戲劇:文化訓練者的訓練工作室」後,開啟民眾劇場工作,後更結合「菲律賓教育劇場」與巴西的奧古斯都.波瓦「被壓迫者劇場」兩種模式,展開具體實踐。1990年起,他專職從事民眾劇場工作,並成立「差事劇團」。此外,鍾喬多年來亦發表相關文化觀察及論述。他以劇場推動社區成人教育,著重論述及劇場編導双軌並行,已成為臺灣、大陸及韓國、東南亞等地區推動「民眾劇場」的先行者。他認為創作就是要深入風格與內容核心,而劇場的社會實踐,則是將身體與意識還原給社區民眾。

 

    鍾喬在詩作、編導、劇場策劃、輔導與創作方面的卓越貢獻有目共睹,從「民眾戲劇」的文化行動到「回到里山」的身體行動劇場計畫,具體呈現並實踐了其國際觀與藝術思維。目前,鍾喬先生持續以「差事劇團」推動社區成人教育的養成,持續對戲劇藝術文化奉獻。

 

 

 

 

第21屆臺北文化獎 鍾喬、黃連煜、明華園獲殊榮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黃連煜臉書)

黃連煜-回歸初心,客家文化傳唱舵手


    出身新竹頭份的黃連煜,國小時隨著父母自客家農村搬離至頭份鎮,自小跟著媽媽聽國語流行歌、隨舅舅聽日文歌,阿姨則讓他接觸西洋流行樂。小小年紀的黃連煜什麼音樂都聽,唯獨對於客家歌曲極少接觸。事實上,傳統客家歌曲多反映勞動階級、茶農、莊稼人生活,搬到鎮上的黃連煜,遠離了農村生活,客家歌曲對他來說便難以引起共鳴,象徵著歡樂世界的流行樂時時刻刻對他呼喚。學校畢業後,黃連煜急著拋棄原鄉,進入都會叢林裡拼搏,雖然非音樂科班出身,寫歌卻彷彿是內建的基因,剛開始他在錄音室工作而被發掘音樂才華,此外,另一個召喚內建的基因來自客家文化。

 

    1992年前後,黃連煜為了寫歌,開始了解客家文化,他認為要寫自己的歌當然從自己的母語開始,他重新聽起年幼時忽略的客家山歌,甚至赴中國各地採集客家文化。隨著90年代本土意識抬頭,母語創作音樂大受歡迎,他與陳昇合作的《新寶島康樂隊》受到市場注意而聲名大噪,然而風光的背後,是無止境的重複與創作能量的消耗,黃連煜選擇在浪尖上停下腳步,仔細審閱內心。淡出歌壇後的他,開過夜店及餐廳,也在餐廳裡年輕人的歌聲中,找回了對音樂的初衷及熱情,再次開始創作。

 

    回歸音樂,黃連煜創作出《BANANA》、《Only Love》、《十二月古人》和《山歌一條路》等專輯,也開始嘗試戲劇歌曲創作,對語言及音韻的敏銳度讓他能輕易的以國、台、客等語言來創作,來自客家文化的基礎,讓他嫻熟於音韻,並運用自如。那個曾想拋下客家標籤的青年,在時間的錘鍊及內建的客家基因中重新找到自己,生命奧底的文化讓他成為推廣客家音樂的重要舵手,希望能保留客家語言環境及文化,更希冀透過音樂,讓更多人認識流失的在地文化。

 

 

第21屆臺北文化獎 鍾喬、黃連煜、明華園獲殊榮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明華園臉書)

明華園-戲數人生,邁向國際的臺灣推廣


    創立於1929年的明華園,原名「明華歌劇團」,創辦人陳明吉在「明華」二字後加上「園」字,期許劇團枝繁葉茂之意。這個藝術家族成員全數投入歌仔戲表演藝術的行列,擁有堅強的製作及演出團隊及特有的藝術風格,是臺灣表演藝術界的傳奇之一。

 

    明華園伴隨臺灣歌仔戲發展,也歷經歌仔戲的興衰浮沈,透過第二代掌門人陳勝福的帶動及凝聚,大膽成功地革新,讓幾可說是瀕臨沒落的夕陽產業,再現璀璨光芒。所到之處皆吸引民眾觀賞,不但找回失去的觀眾,更提昇歌仔戲的藝術層次:充滿魔幻瑰麗的作品風格,除具深度意涵外,更蘊含傳統戲劇「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美感,融合民俗、戲劇、詩詞、音樂、舞蹈、雜技、美術等多元藝術,將傳統戲劇表現得淋漓盡致,更以打造「東方音樂劇」為努力目標。

 

    從室內劇場、廟會作醮、百貨商場到開發表演藝術進入工地秀,足跡遍及臺灣大小鄉鎮及偏鄉離島,而「家藏生旦淨末丑,走遍天下五大洲」讓臺灣本土藝術向世界發聲,是明華園總團致力前進方向,目前已走訪歐洲的英、法、德、荷、奧、羅馬尼亞,美、加、日本、東南亞、中國、甚至非洲等地,並持續耕耘、跨越語言及文化的隔閡,讓臺灣歌仔戲持續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本屆文化獎將於12月14日假臺北市中山堂舉行頒獎典禮,肯定貢獻卓著之得獎者。此外,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亦將規劃各項推廣活動,讓更多民眾更加親近臺北文化表率,一同為得主喝采!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