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集氣 催生綠色節能商機

2017-10-05
  • A
  • A+
  • A++

全球集氣  催生綠色節能商機

(圖 / 卓越雜誌提供)

文‧吳欣穎、藍硯琳

 

當氣候異常已成為事實,各國無不加緊腳步推動綠色政策,解決日漸嚴重的能源耗損,而這股趨勢,也間接拉抬企業投入,透過企業轉型以及產品研發,積極搶攻環保財。

 

午後時分,炙熱的陽光,就這麼直射在車來車往的產業道路上,柏油路面隱約冒出的熱氣,悶得往來民眾汗如雨下;而街道上的咖啡廳、百貨商城等提供冷氣的場所,瞬間就變為民眾另類的避暑勝地,而商家樂得賺取消暑財,成為炎炎夏日的「小確幸」。

 

然而,今年八月十五日,台電天然氣供應管線突然停止運作、六部機組全數跳停,全臺十七縣市、高達六六八萬戶接連停電復電又斷電,更導致不少商家及企業「被迫」提前宣布休業,激起全臺痛批政府聲浪。

 

這場「815全臺大停電」,雖被定調為人為疏失,卻也暴露出臺灣供電的不足,已成為不定時炸彈。不過這場意外,雖讓以科技立國的臺灣嚇出冷汗,卻使外界重新省思用電態度,業界也開始正視節能綠商機的可能性。

 

巴黎協議落槌 國際節能夯

 

二○一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巴黎外交部長興奮的敲響手中的綠槌,宣告談了二十多年、全球第三份的氣候協議「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各國將陸續以該協定為基礎並設立法規,共同控制全球氣溫增幅在二度以內。

 

而此種強化低碳意識,進而令政府力推節能政策的過程,也促成企業界朝向研發節能產品、商業等模式發展,以掌握下一波綠色商機。

 

「目前全球發展節能共分為兩大塊,一個是能源技術服務業(ESCO),一個則是廠商節能設備,」提到節能領域的發展趨勢,工研院IEK能源經濟研究部經理謝志強分享,過去推節能偏向單一設備的汰換,而現在則擴大至系統,進而提升整體的節能效率。

 

其實,節能領域的發展,國際社會的推動力道遠比我們之前。

 

日、韓 政府帶頭 力推節能產業

 

早在二○○三年,日本推動新能源利用特別辦法(RPS),規定電力公司要收購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在二○一一年日本核災後,為了大力提升再生能源,推出電力收購制度,收購價高達每瓩三十四日圓。觀察該政策成效,二○一○年,日本再生能源占比是九.六%、二○一三年是一一%,直到二○一四年,日本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比福島災前成長至少兩倍。

 

對日本而言,節能使用再生能源、降低國家排碳,不僅僅是政府與民眾上下一心的「綠色意識」,更是對於核能安全、核廢料、使用火力等耗能發電方式說「不」的態度!

 

而與臺灣產業類似的韓國,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二○一○年韓國的能源供給總量為三一一.八頓,其中自產能源約占一四.四%,進口能源占八五.六%,能源供給大部份依賴進口,因此減少能源耗費勢在必行。

 

而韓國也早在二○○八年建立「低碳綠色成長」之國家願景,隔年二月開始運作,負責綠色成長相關法律,七月制定「低碳綠色成長國家策略五年計畫」,十一月推出「中期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二○一○年更制訂「低碳綠色成長法」、與再生能源產業計畫等,緊鑼密鼓的敲響節能鐘。

 

能源與工業、交通、建築等項目都涵蓋在這些計畫中,從二○○九年到一三年,期間投入二%的GDP於綠色發展中,再再都顯示出韓國積極邁向綠色強國之決心與行動。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