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換大壩? 緬甸落入經濟與政治困境

2017-10-18
  • A
  • A+
  • A++

找中國大陸買平安

港口換大壩?

緬甸落入經濟與政治困境

 

港口換大壩?  緬甸落入經濟與政治困境 | 文章內置圖片

 

 

 

文‧徐子軒(LUCIO策略顧問)

 

上個月緬甸甫接受來自世界銀行、價值兩億美元的紓困貸款,目標是協助緬甸政府維持宏觀經濟穩定,最主要是處理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與日益提升的公共債務。但唯一能能幫助緬甸的,不是內比都的軍頭們,也非翁山蘇姬,乃是鄰居中國大陸。

 

自二○一二年啟動民主轉型以來,其GDP雖然持續成長,但逐漸欲振乏力,經濟成長率從二○一三年的八.四%到去年的六.三%,呈現階梯式下滑。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的惡夢籠罩緬甸,自二○○八年後,再度跨越二位數,讓二○一五年度通貨膨脹率一舉達一○%。

 

改革開放後 外資依然卻步

 

會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決定性的關鍵之一就是雙赤字。改革開放後,緬甸貿易餘額激增,從二○一二年的二十四億美元躍升至二○一四年的七十三億,也是GDP主要貢獻來源。

 

由於對進口的龐大需求,隔年就開始出現五十四億的經常帳赤字,產生促使貨幣貶值的環境,帶動物價上漲。另外,緬甸政府為推動國家建設與彌補國企損失,財政支出暴增,二○一二年約占GDP的一.三%,去年已達四.六%。政府其實沒有這麼多錢,必須向央行貸款,央行則透過超發貨幣為政府融資。

 

想要抵銷赤字的一個方法是外來資金的投入,也就是FDI。乍看之下,外資對緬甸展現了極大的興趣,二○一二至一三年財政年度的FDI核准金額近二十億美元;二○一五至一六年財政年度已暴增至約九十億。不過真實投入的金額卻不高,二○一六至一七財政年度也只吸收三十多億。

這是由於法規未能完備導致外資卻步,因此政府今年準備修改部分法律,如公司法開放外資企業的外資參股標準到三五%,或是下放投資審核權,五百萬美元以下可由地方政府自行決議。

 

政治動盪不安 皎漂港成貢品

 

然而,不少地方目前仍與中央對立,甚至有著武裝衝突,如若開邦、克欽邦、佤邦等地。即使法規修改,這些地區的動盪仍讓外資卻步,且通貨膨脹率也高於全國平均,民更加不聊生。

唯一能對這些地區實權人物施加影響的,不是內比都的軍頭們,也非翁山蘇姬,乃是鄰居中國大陸。本年七月底,中國大陸推進一些反抗組織與政府和平會談,再度向緬甸證明需要和平與發展,不可缺少中國大陸。

 

沒有白吃的午餐,中國大陸協助緬甸安撫地方的代價,是內比都得提供北京亟需得到的戰略資產,即是若開邦的皎漂港(Kyaukpyu)。

 

眾所皆知,中國大陸為保能源安全,不斷想方設法突破麻六甲困境,皎漂港即是一個重要的據點。運油船可以直接在港口卸下從中東等地運來的石油,再從輸油管直接送回中國大陸,無須再經麻六甲海峽。因此在四月,緬、中兩國已簽署運輸協議,正式開始運油,設計運輸量每年大約二二○○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皎漂經濟特區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價值,中國大陸自然想要尋求更進一步的掌控。以中國大陸中信集團為首的企業聯合體早已標下特區港口、工業區等計畫,將之列為一帶一路重點。

 

特別是皎漂港,原本的規劃是緬、中雙方各擁有五○%股權,中信擁有五十年營運權,且可以延長二十五年。但近來傳出中國大陸有意加碼獲取七成以上的股權,由於整個港口估計超過七十億美元,對緬甸來說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此外,有消息指出,中國大陸試圖以停工的密松(Myitsone)大壩做為交易籌碼。過去密松大壩迫於當地人民反對延宕至今,目前至少欠下中國大陸八億美元的工程款,還不包括每年五千萬的利息。就緬甸來說,尚無編列預算賠償中國大陸,只能提出備案交換,像是興建一些小型較無害於環境的水電工程。

 

對中國大陸來說,此類建議顯然不以為足,需要更有價值的資產抵償,因此皎漂便成為雙方博弈的焦點。問題是,一旦交出皎漂港,等於失去非常重要的地緣戰略據點,也會讓中國大陸對緬甸的影響力更大。不過翁山政府與軍方顯然沒甚麼籌碼可以談判,港口的命運應該不久便會底定。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