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梅北國小兒童劇團 詮釋當地民番界碑

2017-10-21
  • A
  • A+
  • A++

嘉義梅北國小兒童劇團 詮釋當地民番界碑

(圖/翻攝自聯合新聞網)

 

嘉義縣梅北國小兒童劇團表演多年,透過全國比賽展露頭角,屢次獲得佳績肯定。即使相較都市劇團更克難,成員仍然努力維持表演水準,並積極參與排練。今年特別排練「赤殼粿甲土豆ㄇㄞ」,將於21日晚間在梅山鄉藝文活動季,首度公開表演該戲劇。背景設置從清朝樹立民番界碑緣由,領導觀眾瞭解族群融合的核心價值。

 

據瞭解,民番界碑於清朝乾隆年間豎立,從雲林古坑前往梅山,沿著山區共設置6座。其中5座早已失蹤,目前僅存的民番界碑設置於梅山鄉山區。由於地點相當偏僻,因此該碑未被破壞而得以保存至今,屬於較少見的石碑。清朝康熙年間,漢人陸續前往當地開墾,平埔族等原住民被迫遷往山區。當時族群間爭端常常發生,官方因此設立民番界碑,盼能藉此緩和雙方衝突。

 

嘉義梅北國小兒童劇團 詮釋當地民番界碑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翻攝自聯合新聞網)

 

梅北國小兒童劇團表演「赤殼粿甲土豆ㄇㄞ」,意即漢人常見的鄉土美味草仔粿。土豆ㄇㄞ則是平埔族的傳統美食,結合花生與糯米創造美味。該戲將從日本時代住在梅仔坑的漢人女孩與平埔族男孩的故事,表達漢人與平埔族的接觸漸漸頻繁,後來更發展出通婚。故事後面更會演出兩人同心團結打拚,表達族群間和藹美好的一面。

 

戲劇全程將以台語演出,並會配合敲打竹樂器,「一崁到 肚臍、二崁到目眉、三崁越頭無人來」。鄉村資源相當有限,學校老師都須親自進行劇本製作、戲劇指導、配樂等項目。梅北國小兒童劇團憑藉努力,曾演過知名作家張文環、王瓊玲等描寫梅山的作品,協助延續在地歷史與文化。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