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性腹痛五年 一檢查竟大腸癌末期

2017-11-19
  • A
  • A+
  • A++

經常性腹痛五年 一檢查竟大腸癌末期 | 文章內置圖片

(一名男子經常性腹痛,日前因腹痛難忍而就醫檢查,沒想到已是大腸癌末期。圖取自網路)

 

據《聯合報》報導,台中市40歲楊姓上班族,5年多來經常覺得胃不舒服,以為是工作壓力大造成,都吃胃腸藥改善。日前因腹痛難忍,吃藥無法改善而到醫院檢查,原以為吃壞肚子所致,經由大腸鏡檢查,確診為大腸癌末期,大腸已被腫瘤阻塞,連大腸鏡都無法通過。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敬淳說,大腸癌好發年齡為50歲到60歲。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僅以出血或腹痛表現,易與痔瘡發作、腸胃炎、便秘混淆而忽略,直到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貧血、腹痛腹脹,便血等,往往都是晚期。

經常性腹痛五年 一檢查竟大腸癌末期 | 文章內置圖片

 

 

(若是排便習慣改變,須留意有沒有其他大腸癌症狀。圖取自網路)

 

宏恩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兼任主治醫師林愷碩指出,大腸癌的七種典型症狀包括為減肥但體重逐漸減輕;持續出現不明原因的便意;出現輕微缺鐵性貧血;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如鉛筆一樣細;排便出血;經常性腹痛或絞痛。

 

 

 

美國南加州大學副教授陳昌平醫師說明大腸癌成因,「簡單說,是先有便祕,接著產生息肉,再病變成大腸癌。」

 

 

 

陳昌平認為,大腸癌的成因與飲食最有關係,其次是遺傳,因此經常大魚大肉或有家族病史者,一定要每年接受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每日頭條》指出,有數據表明大腸癌已經成為我國高發癌,發病率位於男性癌症第2位,女性癌症第3位。由於大腸癌的潛伏期特別長,因而專家提醒,對於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篩查顯得尤為重要。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