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打假 證據不足難定罪

2018-03-02
  • A
  • A+
  • A++

 

阿里巴巴打假  證據不足難定罪 | 文章內置圖片

(有鑑於法律規定,導致製售假貨難以定罪,使中國大陸假貨愈趨猖狂。圖/網路)

 

中國大陸一向是盜版猖獗的重地,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智慧財產權保護總監葉智飛於上月28日透露,由於中國大陸法律規定,導致製售假貨難以定罪,使假貨愈趨猖狂。

 

2017年中國大陸刑事打擊假貨案件數量,比2016年的469例成長58%。對於打擊成果成長原因,葉智飛解釋,主要是各級執法機關的執法力度在逐步加強。阿里巴巴打假特戰隊聯合進行線下打假的執法機關,也由2016年的14個省、增至2017年的23個省。

 

至於為何執法機關打擊假貨能力逐步提升,但市面上卻依然充斥著假貨販售,阿里巴巴法務部高級專家衛知指出,由於證據認定難,這是導致打擊效果差的重要原因。根據中國大陸現行法律,對製售假貨違法犯罪的定罪標準,是以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後,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

 

阿里巴巴打假  證據不足難定罪

(證據認定難,是導致打擊製售假貨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圖/網路)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孫軍工依據阿里的打假經驗認為,中國的假貨產業帶呈現出7大特點。包括假貨產業帶分佈廣泛、區域性、行業性、領域性特點非常鮮明,接著是假貨的產業從業者青年人居多,80後、90後佔有非常大的比重;再加上假貨產業已經分佈到各個產業,從服裝、箱包(行李箱)…等,大量的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再有是假貨問題已擴散到線上交易的不同場景中,並呈現跨平台流竄的態勢,尤其社群平台已成為一個新的假貨窪地。而假貨線上線下交互隱蔽地傳播已成為普遍現象。最重要的是,假貨的跨境流竄已逐漸成為趨勢,這也造成收取保護費為代表的網路黑社會現在開始盛行。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