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馬賽國際影展 臺灣新銳導演王君弘入圍「首部電影競賽」單元

2018-07-09
  • A
  • A+
  • A++

第29屆馬賽國際影展 臺灣新銳導演王君弘入圍「首部電影競賽」單元

(第29屆馬賽國際影展 臺灣新銳導演王君弘入圍「首部電影競賽」單元。圖由文化部提供)

 

第29屆馬賽國際影展於7月10日至16日在法國馬賽舉行,日前甫公佈「國際競賽」、「法國競賽」及「首部電影競賽」(Compétition premier film)單元入圍名單。才剛入圍今年臺北電影獎短片單元、金穗獎的「奇遇」(Double Reflection)導演王君弘,以該片同時入圍馬賽影展「首部電影競賽」單元,成為此次競賽單元唯一華語代表。而王伯安、吳梓安則獲選馬賽培訓工作坊(FID Campus)單元,與來自法國、摩洛哥、埃及、突尼西亞、黎巴嫩等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新銳創作者一同交流,展開為期8天的密集訓練課程,為下一部作品開啟跨國合作的機會。

 

此次唯一入選競賽單元「首部電影作品」的華語電影「奇遇」是由世新大學王君弘所拍攝,作品描述一個年輕人遊蕩在臺北跨年夜的夜晚,試圖尋找一種方式消耗他的青春。該片入圍今年臺北電影獎短片單元及金穗獎,王君弘坦言能入圍馬賽影展競賽單元很不可思議,僅40分鐘的作品將和其他長片共同角逐大獎。他特別感謝畢製時共同完成本片的夥伴、指導教師以及藝術家高重黎。王君弘將親自赴法參加影展,並期待影展期間能與入圍導演及當地的觀眾進行對話。

 

第29屆馬賽國際影展 臺灣新銳導演王君弘入圍「首部電影競賽」單元 | 文章內置圖片

(王伯安。圖由文化部提供)

 

今年馬賽影展已是第三度與臺灣文化部、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及國家電影中心合作,過去曾促成曾威量、盧彥中、林仕杰、鄒隆娜、蘇弘恩等新銳導演參加馬賽影展培訓工作坊,由電影各領域的專家們逐一指導參與導演;亦推薦林婉玉導演「臺北抽搐」及李佳泓「錢江衍派」等片至觀摩單元放映,得以讓歐洲地區的觀眾看見臺灣新世代導演的創作能量。透過前二屆臺法合作交流,已讓不少歐洲及地中海周邊各國的影展選片人及影像創作者驚豔於臺灣創作題材的多元及獨有的魅力。臺灣及馬賽主辦方皆期待第三度合作也同樣能引起高度討論,並透過此交流機會,供各影展選片人挑選臺灣的新銳創作及非敘事作品,以提升臺灣導演及作品於國際的能見度,促進新銳人才的培育。

 

獲選參加馬賽培訓工作坊單元的王伯安,畢業於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2015年獲得歐盟全額獎學金(Erasmus Mundus Master, Docnomads) 至歐洲攻讀紀錄片導演碩士,他的劇情短片「友情條件」曾入圍第36屆金穗獎,而「Home Abroad」是他於比利時留學期間所創作的紀錄短片。「Home Abroad」藉由第一人稱的私人書寫模式,側寫時下臺灣年輕人出走臺灣之後面對的身分認同危機,入圍韓國DMZ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競賽時引起不小的話題。此次再以本片與馬賽培訓工作坊的學員們相互切磋交流,王伯安期待此次的參展,能有助他持續進行劇情片與紀錄片創作。

 

另一位獲選參與培訓課程的吳梓安導演,其創作類型主要為實驗電影與錄像創作。吳梓安畢業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紐約新學院大學(The New School)媒體研究所。他的作品曾在倫敦BFI Flare、鹿特丹影展、舊金山電影資料館、柏林Xposed酷兒影展、 紐約MixNYC等影展與場合放映,曾獲巴黎差異與實驗影展國際競賽獎。今年於臺北國際藝術村舉辦個展,同時展出今年入圍金穗獎的實驗電影「觀星」。「觀星」(Stargazing)是吳梓安停留紐西蘭期間的創作,他養成不論晴雨都會每晚用16釐米手動逐格曝光拍攝星空的習慣。他以不均勻的曝光對應星星的閃爍和想法變化,讓紀錄本身也成為一個日記體,構成一段冥想的過程。吳梓安現正創作中的作品「This Shore: a family story》(暫譯「一個家族故事」),將首度在馬賽亮相,他也同樣期待參與工作坊,準備接受講師針對劇本、音樂等元素提出指導。

 

第29屆馬賽國際影展 臺灣新銳導演王君弘入圍「首部電影競賽」單元 | 文章內置圖片

(吳梓安。圖由文化部提供)

 

王伯安與吳梓安將帶著最新作品參與馬賽影展的培訓工作坊單元,與電影專業人士切磋和拓展網絡,並將與來自世界各地的14名電影新秀一同參與為期8天的工作坊及大師講座。學員們帶著他們的作品,請電影界工作者作專業評鑑,與他們做深度討論,一齊看片、交換心得與辯證,講師們從電影製作如剪接、聲音、劇本結構等角度給予指導。經過一週的培訓,工作坊學員的作品將在影展後期進行公開放映。

 

今年舉辦第29屆的馬賽國際影展創立於1990年,其影展名稱的縮寫原意為「國際紀錄片影展」(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Documentaire),但近年已發展成跨類型綜合影展,以鼓勵原創電影語彙的新電影創作者。今年影展觀摩單元還設有臺灣觀眾最愛的法國女星伊莎貝·雨蓓專題,並邀請她參與大師講堂,以及策劃全16毫米膠卷放映的普普大師安迪·沃荷單元,將一連放映14部由安迪·沃荷所拍攝的「工廠女孩」伊迪·塞奇威克(Edie Sedgwick)黑白電影。馬賽影展也包含策置產業活動,如「FID Lab提案大會」與「FID Campus馬賽培訓工作坊 」。其中培訓工作坊於2013年開始辦理,以往是與地中海地區的電影或藝術學院、法國知名電影學院(La Fémis)、當代藝術中心(Le Fresnoy)合作,由學校推薦名單讓FID挑選。自2016年起,臺灣作品則由國家電影中心推薦,供策展單位評選。

 

2018年馬賽國際影展(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cinéma de Marseille)相關詳細資訊:https://fidmarseille.org/festival/fid-campus/

https://fidmarseille.org/film/double-reflection/

 

公告時間:2018/07/06
新聞來源:https://www.ey.gov.tw/Page/AE5575EAA0A37D70/779a384d-c793-4414-b6b4-8ac4495d2b82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