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臺灣老記憶,尋訪鄉里在地傳統產業

2018-09-14
  • A
  • A+
  • A++

保留臺灣老記憶,尋訪鄉里在地傳統產業

(團隊與國寶級木雕師傅洪耀輝老師合影。圖由 教育部 青年發展署 提供)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動「107年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鼓勵青年走出戶外,探索臺灣各個角落,體驗臺灣之美。107年已有67組參與計畫的青年團隊走訪臺灣並陸續完成計畫。 

 

看到臺灣傳統產業的沒落,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系和臺灣大學法律系兩位女同學自主提案參與今年的感動地圖實踐計畫,組成了「Kyotalks」團隊。她們發想出「行動博物咖啡館」形式,透過造訪各地即將消逝的傳統產業、尋找鮮為人知的在地文化,以文字和影音方式記錄下來後,進行文創商品的製作,並於「行動博物咖啡館」開放期間,邀請大家坐下來喝咖啡,聽聽她們說這些老故事,讓更多人願意駐足了解臺灣傳統產業。 

 

雕刻刀抵住、揮下,木屑紛飛飄散著清香,「Kyotalks」團隊的行動咖啡館來到板橋國寶級木雕藝師洪耀輝老師的工作室,探索洪老師半個世紀以來的木雕故事。洪老師從十七歲便開始當學徒開始木雕生涯,一生都伴隨著傳統木雕,參與無數傳統寺廟修建及古蹟修復。現在則致力於技藝傳承,即使學生創作的風格與老師迥異,洪老師仍是抱著開放的觀念,推展傳統與現代科技結合,希望雕刻這門即將消失的技藝能夠進駐更多年輕的孩子的世界進而傳承發展。 

 

來到位處一年四季都有出產竹筍的南投竹山,割筍刀可說是農民賴以為生的工具,「Kyotalks」的行動咖啡館也在此設立據點探訪臺灣僅存的手工打鐵舖—郭慶順師傅的打鐵店。郭師傅的打鐵店從功能特殊的捕魚用具,到刀具技術已近乎失傳的削蓪草刀皆可訂製,即便沒有看過的工具,郭師傅依然照單全收。因鐵工器具除了製作時間長、做工繁雜,夏日還得忍受炙熱的爐灶,百年來僅靠父子相傳,只有不到兩、三人曾來學習,最後都無疾而終。郭師傅談話中透露著手工打鐵技藝逐漸被世人遺忘的無奈與了然,心底的某處依然期盼著有朝一日打鐵店能夠恢復百年前的榮景。 

 

「Kyotalks」團隊利用創意行銷推廣方式,主動接觸人群,向大眾訴說傳統產業的故事並創作相關文創商品,使每一個商品背後有一個故事,也使消費者得以認識臺灣精緻的手工傳統產業。透過「Kyotalks」的行動,希望在知識經濟的力量下,將原本沒落的產業再次迎向新的曙光,團隊的兩個女孩,從探索臺灣中得到省思,並將其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回饋社會,也為自己寫下了一段獨一無二的成長紀錄。想要跟他們一樣,創造一段不平凡的成長紀錄嗎?想要實踐一段屬於自己的壯遊嗎?更多壯遊體驗活動請上壯遊體驗學習網(https://youthtravel.tw/)查詢與報名。 

 

保留臺灣老記憶,尋訪鄉里在地傳統產業 | 文章內置圖片

(保留臺灣老記憶,尋訪鄉里在地傳統產業。圖由 教育部 青年發展署 提供)

 

公告時間:2018/09/14
新聞來源:https://www.yda.gov.tw/content/NewsLetter/contents.aspx?SiteID=563426067575657313&MmmID=563620326055470206&Msid=1002132750117207147

 

 

資訊來源:教育部 青年發展署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