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差?魏導:想吃果實得先種植!

  • A
  • A+
  • A++
2014-10-28

環境差?魏德聖:

環境差?魏導:想吃果實得先種植!

(圖片擷取自網路)

 

 

創下5.3億票房奇蹟的導演魏德聖,果子電影負責人,繼《海角七號》後又續拍賽德克巴萊及編寫Kano,屢創台灣電影新戰績。

 

其實,35歲時魏德聖尚未找到自己的舞台,他表示自己已花了很長時間,把自己訓練成為一個戰將,但是卻找不到戰場。當他覺得自己已經可以單打獨鬥,跟一線導演一較高下的時候,卻沒有戰場。當時台灣電影產業非常不被看好,在《海角七號》之前台灣電影的票房都很糟。但是他卻以《海角七號》扭轉國片頹勢-成功的背後,是他多年來勇敢賭自己。


「環境差,沒人做球給你,就自己做球給自己啊!」魏德聖表示,找一個自己最有把握的東西,然後就自己賭自己。即便只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的機會,都不要放棄。

 

但在開始之前,得先確定現在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最喜歡的,如果並不喜歡這份工作,甚至覺得很痛苦,就必須及早轉換跑道。得過且過地拖到三四十歲,才後知後覺的發現這份工作並不適合自己,要轉行會比較不容易-尤其要轉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會更困難。「所以35歲時,必須要在專業上有一片天,雖然不必很有錢,但至少在專業領域裡,你應該是夠強才對。」魏導演在言談間顯現孤注一擲的勇氣與自信。

 

每個人要先思考學到了什麼,然後接下來該怎麼開發屬於自己的時代,人人專長各異,要開創的東西也不同。以魏德聖學電影為例,在沒有環境、沒有市場的情形下,他得先思考要怎麼樣去開發台灣電影市場,怎麼去拍出第一部電影,成品的行銷經營又應該怎樣做。「我第一件事就是先想出要拍的是一部不讓人覺得是國片的電影!」首先,專業部分必須到位,不能為了降低成本就省略許多東西,觀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一部電影拍攝過程越是隨便,觀眾就越不買帳-畢竟看電影需要買電影票,觀眾怎麼可能為了一部差勁的電影特意掏錢到電影院觀賞?

 

魏導表示,拍《海角七號》時候,很多台灣導演都不約而同拍出許多片子,說當時台灣電影環境差是個絆腳石,但它也是助力,那一年拍攝的電影劇組都沒有包袱,每部電影都是導演們想要完成的作品,反而觀眾都回來了。因為觀眾就是要看誠懇的片,而不是那種打著台灣電影招牌、喊著支持國片的口號要觀眾買單的電影。

 

「做自己喜歡的事,想辦法讓它開花結果,如果不是你喜歡的,那它就不會開花結果了;因為喜歡之後,你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魏導說,現在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每個人都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卻不願意付出,然後再因為得不到想要的而責怪環境。老話一句,想要收穫就必須先付出心血,天上並不會隨便掉大餅,我們面對的是現實人生,而非經過美化修飾的戲劇。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