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編輯低頭-FB對新聞業的衝擊

  • A
  • A+
  • A++
2014-10-28

老編輯低頭-FB對新聞業的衝擊

(圖片擷取自網路)

 

你可能多少有察覺,我們除了透過 Facebook 了解朋友近況,同時也逐漸仰賴 Facebook 提供我們即時新聞,Facebook 已經成為我們與世界保持聯繫的重要管道。但你可能不知道,哪些訊息會出現在你的動態牆上,完全取決於年僅 26 歲的 Facebook 工程師 Greg Marra 團隊之手。


紐約時報正在苦思數位時代的生存之道,包括收費牆機制、行動 App,嘗試各種方法,想辦法找出行動數位閱讀趨勢下,新聞內容供應商可以溫飽,甚至重返榮耀的方式。

 

他們進行各種大數據分析,了解讀者消費新聞的趨勢,發現社群媒體,特別是 Facebook 已經大大改變了新聞業。Facebook 全球擁有 13 億活躍用戶,占新聞網站 20% 流量來源,若單純看行動版網站,來自 Facebook 的流量可能更高。美國有 30% 的成人從 Facebook 閱讀新聞,說穿了就是,「一個新的新聞網站成敗,將取決於他們在 Facebook 上的表現。」

 

大部分讀者不再透過紙本、雜誌或官網而來,而是透過社群媒體與搜尋引擎。這個最大的改變就是,編輯不再是將新聞送到讀者面前的守門員,取而代之的是電腦,社群媒體與搜尋引擎,他們取代老編輯多年的實戰經驗,而是透過電腦演算法與各種數學方程式來預期讀者會喜歡什麼。紐約時報認為,這是一個「片段的,被程式碼所過濾的社會。」華盛頓郵報數位新聞資深編輯 Cory Haik 認為,這個轉變是「新聞業的大鬆綁」。

 

搜尋與社群取代了官網的功能,出版者的官網,最後會變成一個品牌廣告,對讀者來說沒有實質意義。然而,電腦如何取代編輯提供讀者需要的新聞?畢竟新聞能夠影響讀者看待世界的方式。紐時訪問 Facebook 動態牆工程團隊主管 Greg Marra,關於這個問題,他回答,「對於新聞業的衝擊我沒有想太多。」

 

「我們盡量不帶傳統新聞編輯的眼光去決定讀者應該看到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讀者看到什麼是他們自己決定的。

老編輯低頭-FB對新聞業的衝擊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大約每週一次,Marra 的團隊會調整程式碼,來決定用戶登錄之後會看到甚麼內容。這複雜的程式碼來自成千上萬個矩陣,包括使用者用什麼裝置登錄,一則故事有多少個評論與按讚數,以及讀者停留在文章上的時間,來確認讀者最喜歡什麼內容,而這個結果全世界都不一樣,像在印度,人們最喜歡分享的是占星術、寶萊塢、板球和神威。

 

如果 Facebook 的演算法對出版商有利,回報的流量將會非常可觀。然而,如果 Marra 團隊決定讀者不喜歡某些事情,這個媒體就不用玩了。報導指出,Facebook 上週五調整演算法,強調高品質內容,幾個流量相當大的網站如 Upworthy、Distractify、Elite Daily 等流量都大幅下滑。很多出版商包括紐約時報,都已經與 Facebook 見過面,討論如何改善他們的流量。

 


人腦對抗電腦,老編輯的十字路口

新聞媒體要如何因應這股趨勢?BuzzFeed 總編輯 Ben Smith 表示,在這個片段化的年代,他寫新聞的原則就是不用拿來充數的新聞。很多新聞媒體同時有紙本,以及網站,這導致刊登的故事不完全是讀者有興趣的或是即時性的新聞,單純是拿來填補空白的,這樣會導致網站上的新聞失焦:「追隨社群是危險的,會失去差異化。你必須問自已,你的內容在這個環境中被閱讀的方式是正確的嗎?」華盛頓郵報數位編輯指出,超過半數的行動讀者都是透過社群而來的年輕人,華盛頓郵報則是想提供使用不同裝置的讀者,不同的閱讀經驗。

 

前金融時報與經濟學人記者 Robert Cottrell 創辦的新聞網站 The Browser,則是每天從1,000 則新聞中選出五到六則有趣的新聞,提供給 7,000 個每年付 20 美元的訂閱戶。 他表示,人工智慧可能終有一天能夠取代編輯,但是目前仰賴線上收集資訊的電腦,比起人腦還有段距離,因為線上提供的資訊還太貧乏。

 

但 Facebook 的 Marra 團隊不這麼認為,雖然他同意編輯替個人選擇新聞是理想的方式,但要如何做到能夠為地球上的每個人選擇他們喜歡的新聞,他們仍然堅持電腦系統才能提供最個人化的新聞媒體。

 

老編輯靠經驗與時間打下的堅實堡壘,一夕之間被一個年僅 26 歲的年輕人,拿著電腦運算武器打得落花流水,雖然這場戰役還在持續,但老編輯已經願意放下姿態前往取經,時代的變化讓人看來不勝唏噓。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