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10個月追不回的帳,他2個月搞定

  • A
  • A+
  • A++
2014-11-06

別人10個月追不回的帳,他2個月搞定
 (圖/取自網路)

 

在廣告公司將近20年的客戶服務經驗中,李奧貝納公司副總經理董俊松在中國就待了10年。相較於台灣客戶對廣告代理商的工作模式較有認知默契,中國客戶出現拖欠款的頻率高出甚多,也成為董俊松經營上一大挑戰:

 

2003年進中國時,我嚇了一跳,通常工作結束後開出發票,好一點的客戶次月會付款,有些拖到3個月也還可接受,但前面一任業務負責的客戶,竟然拖欠了10個月之久。於是我到中國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客戶的拖欠問題,這個客戶很大,需要分別對4個子公司請款。

 

當時這位客戶向來有愛欠款的壞名聲, 但我仔細了解後發現,其實都是以訛傳訛。

 

對方內部並非沒有建立付款制度,往往是承辦人在請款上出現錯誤,而且每一家的理由和原因不盡相同。所以,一開始我先花時間了解原因,搞清楚當初為什麼會欠那麼多錢沒有付。最主要是前任業務沒花太多時間盯緊財務步驟,所以碰到問題時,就說客戶愛拖,愈拖就愈久。

 

4個客戶拖欠款的原因完全不一樣,逐一探討原因後,就一個個補救。

 


1. 不滿意?接受改進,不接受拖付

對於覺得我們服務品質不佳、沒有效率的客戶,我就幫他解決效率的問題。在中國,客戶希望看到你「立馬行動」,立刻有效果,所以我那時承諾整個團隊在幾天內更新,以前一個工作流程要3~5天的處理期間,我想辦法縮短到2天。當彼此都有承諾,我做了改善,提升了你對我的要求,相對你的拖欠款也要幫我處理。

 


2. 有錯誤?用多做工取代扣款

如果是我們本身的錯誤造成客戶損失, 當然要負責。但有時不見得全然都是代理商的錯,往往是雙方互動出現問題。此時我會去深入了解,盡量把傷害降到最低,保護公司和客戶的利潤,並且想辦法不要落入「扣錢」的境地。

 

中國的承辦人員容易帶有主觀認知,常說「領導」覺得不好,可是也許主管的不滿意沒有他想像得那麼嚴重,但他卻先去揣測上意。當案子送上去,而主管沒有批准,他就主動跟你談要扣錢,把這當作自己的成績。抑或是發票送進去之後,主管擺在桌上很久都沒有批,他就會主觀認定是主管對金額不滿,自己做出很多猜測來跟你談。這時候不如乾脆去詢問目前案子或發票壓在哪個主管桌上,直接去了解主管的想法,會比較清楚狀況。

 

想順利收款,務必要詢問窗口:請款的進度到哪裡了?有時候你送進去了,卻被其他部門踢回,有些行銷人員沒有掌握狀況, 或是忘了通知代理商,代理商就只能苦苦的等。如果要加快請款速度,一定要非常清楚對方的請款流程,有時候系統沒有問題,而是因為經手人的不熟悉造成拖款

 


3. 等嘸錢?設法讓客戶無法閃躲

最近有個客戶,他跟我說他們會準時付款,但依照財務人員的經驗推算,如果某個時間點請款資料還沒送到財務部,當月付款就會有問題。這時候,我馬上跟對方通電話,通完電話再「巧妙」的發一封信給他和他的主管提醒。就算收到口頭應允,每個環節還是要盯緊,不能放鬆。

 

另外,請款所需要的文件,平時就要收集整理好,這也是廣告公司業務人員的基礎功。包括協力供應商的發票,有些比較嚴謹的財務系統要求每個項目都要有一致性,日期、金額、項目要符合;很多客戶請款時還得附上作品。

 

AE要有的警覺性是,你的窗口有沒有把發票送出去?客戶那端通常是行銷人員,往往事務繁雜,請款不見得是他第一順位的工作,就可能因此耽誤。

 

我以前的經驗是,我知道客戶的工作很多,所以會常常正式、非正式地問他,發票送了沒?如果他說「我做完什麼事再幫你送」,我就會擔心有延誤款項的可能。所以,有時候還會幫客戶做他的工作,例如資料收集、整理或分析資料,只要不牽扯內部機密,我就協助客戶先把他手邊工作做完,才不會影響我的請款。

 

 

*董俊松收款小撇步

業務員多半著重前端的開發、服務客戶工作,卻往往忽略款項回收是完成工作的重點。如同董俊松所說,款項收回,才能確保公司經營的正向循環,否則若公司發不出薪資,損失的還是自己。「會做業務不厲害, 會收款才厲害。」他一語道破。


從事業務工作、帶領團隊將近20年,董俊松可說從未有沒收回的款項。他的3個收款撇步值得學習:

 

1. 讓合約保護自己

合約文字要請法務人員看過,有時候沒注意到的字眼,往往造成拖欠款於法有據。例如簽字認證需要授權一定級別的人簽字才算數時,如果你拿了確認單,簽字人員卻不符合約上所記載的要件,可能造成簽字無效。

 

2 . 絕不傷本

若碰到想要扣款的客戶,一定要運用其他協商方式,盡量不要傷到自己的本。如果碰到不熟悉的客戶,又發覺對方似乎躲躲閃閃,可能要走法律程序,必要時寄出存證信函。

 

3. 軟硬兼施

身段放軟,但真有需要,也要懂得請主管扮演黑臉,出面與對方主管溝通, 才不會讓自己和客戶窗口的關係破裂。若是對方人員的錯誤,造成他受主管責罵,之後也要適當修復關係。

 

 

文章來源: Cheers雜誌148期

【101創業大小事/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