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重金下Uber 風投神話可行?

  • A
  • A+
  • A++
2014-12-18

矽谷重金下Uber 風投神話可行?

(圖/取自網路)

 

估值410億美元的打車服務Uber也許是另一個泡沫數字,但也許不是,但是無論如何Uber都無疑顯示出風投行業的處境頗為不妙。

 

矽谷重金投資創業公司

 

想知道為什麼,你只需要看看其他一些創業公司令人吃驚的估值就知道了。這些創業公司在過去幾周以來獲得了大量的風投資金。下面是其中一些公司的籌資情況:

 

 

1.Instacart:總部設在舊金山,提供貨物當日送達服務,最近開始了新一輪的資金募集活動,打算籌資1億美元,之後估值將達10億美元。

 

 

2.WeWork:一個提供共用辦公空間的公司,在最近一輪的融資活動中籌集了3.55億美元,現在估值達50億美元。

 

 

3.Stripe:一個網上支付公司,剛剛獲得了7000萬美元的投資,現在估值達35億美元,相比於今年早些時候的17.5億美元,翻了一番。

 

 

移動遊戲開發商Kabam宣佈說,員工和投資者向一群投資者出售了價值4000萬美元的股票。去年夏天,在一輪早期投資活動之後,該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相比去年早些時候的7億美元漲了不少。

 

 

你大概還從未耳聞過這幾個公司吧,但是除此而外,這四個公司還有哪些共同之處呢?

 

 

 

投資狂熱,商業估價被抬高

 

作為創業公司,幾年之前,它們都還沒出娘胎呢,但是現在它們的價值都超過了10億美元。由於基於完美表現的假定而給這些公司股價,所以在矽谷商業估價如日中天,扶搖直上,而這在以前幾乎從未發生過。這四個公司同時也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投資新秀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其範圍遠遠超出了你耳熟能詳的公司,比如Uber和Snapchat。

 

 

投資狂潮不僅僅關乎預示末日凶兆的商業估價。即使沒有收入,甚至也許連市場計畫也不用,這些公司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從零起步一舉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公司。在這一投資狂熱中,曾經因失敗而被丟棄的商業想法又被再次撿了起來,催生了這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別忘了,貨物當日送達服絕非新鮮。Kozmo.com和Webvan曾經是當日送達服務提供者,但當網路公司的泡沫破碎時,這兩個網路公司都失敗了,損失了上億美元的資金。然而,Instacart,一個服務範圍只涵蓋十五個領域的公司,卻吸金不斷,直奔十億大關。

 

 

高估價已經超出了舊的商業想法和新的商業想法,創業公司想要把這些想法變成辦公空間出租或者乾洗行業的Uber。在過去的幾周,網路媒體創業公司Vox Media結束了一輪籌資活動,之後估值為3.8億美元,比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以個人名義收購《華盛頓郵報》的2.5億美元還多出1.3億美元。而網上申請服務Change.org在一個未披露的估價活動中從一些投資者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投資,包括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Twitter聯合創始人伊萬•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以及其他一些名流。如果媒體創業公司能夠籌集到上百萬美元的資金,僅僅因為它們是新興公司,而不是艱難掙扎的老舊公司,那麼,你知道的,泡沫已經開始膨脹了。

 

 

僅僅把這一切當成是由矽谷高管們推動的另一個泡沫是很容易的。這些高管們居住在它他們自己的舒適的泡沫之中。拿著他們最新發現的財富,他們在推升三藩市灣區的房價,而且他們認為如果我們乖乖聽他們的,他們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矽谷豪賭Uber

 

然而,一些更為微妙的事情一直在悄悄進行著。拿Uber舉個例子來說吧。

 

 

毋庸置疑,這個公司是一個「火箭式公司」,它的市值最近達到了410億美元。大約六個月之前,投資者對這個公司的估價是180億美元。即使全美計程車行業的所有收入加起來每年大約也只有110億美元,投資者還是給它估了這麼高的價。Uber在一些國家被取締了,而且它的公眾形象也很不好。Uber公司的業務本質上就是一種人人都可以競相模仿的商品。不止於此,而且計程車業正在反擊,他們推出了他們自己的打車軟體服務,而且市場上還存在著一些強勁的競爭對手,比如Lyft。

 

 

帶著所有這些問題,承認Uber的商業估值是有效可靠的唯一方式就是打一個賭,那即是,在Uber將能夠吸引更多的人群來乘坐計程車,從而擴大打車服務,甚至取代私人汽車上面賭一把。然而,這個賭注依然假定Uber是一個品類刺客,而且假定只有最龐大、發展最快的公司才可以生存下去。標杆資本(Benchmark Capital)的合夥人比爾•格利(Bill Gurleya)是Uber的一個投資者, 他利用這個論證來為Uber公司巨大的估值找理由。換句話說,Uber將改變人們乘坐計程車的方式,以及改變把人和物從此處轉移到彼處的方式。

 

 

這些假定是驚人的,是不可限量的。根據這些假定,科技估價領袖Aswath Damodaran給出了Uber的商業估價的巨大區間範圍,他是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金融教授。取決於Uber能夠獲取多大的市場份額,Damodaran教授估計Uber的商業估價從7.99億美元到905億美元。然後,他便束手旁觀,要求他的博客的讀者自己去努力想出一個更確切的金額。

 

 

很顯然,Uber是在改變人們乘坐計程車的方式,而且還將賺到上千萬美元,如果不是上億美元的話,如果它沒有因為管理不當而首先分崩離析。但是再次,矽谷高管們是基於完美表現的假定來給Uber估價的。而且它之所以被估價如此之高,是基於一個大大的賭博,也即Uber的市場份額將有多大。這與舊的目測估價相類似,後者被用來為雅虎斥資數十億美元收購GeoCities和Broadcast.com尋找正當理由(這兩個公司後來都失敗了)。

 

 

這並不是要說風投資本家是不正確的。Uber也許是以遊戲改變者(game changer)。而且,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頭對新商業的獵取也推升了商業估價。在對被認為有好的商業想法的創業公司的商業估價中,這些就是推動商業估計上升的基本假定。也許有好主意的創業公司只占一小部分。但是,這些公司卻正在引爆商業估價,使矽谷資本家對科技新秀公司的估價一路瘋狂飆升。

 

 

 

風投狂歡背後

 

更進一步,在過去的幾周,十億美元估計的狂歡向我們顯示,更多的事情正在悄悄進展。這些人們不曾多加留意的事情正是風投商業的噩夢開始的地方。根據康橋匯世(Cambridge Associates)提供的資料,在2013年之前的五個年頭,風投資本的回報落後於標準普爾500指數5.4個百分點,相比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17.9%,風投資本的收入一年只有12.5%。風投資本的回報落後於私人股權公司甚至更多。風投基金中的投資者必須同意十年內不得撤資,以及同意付出其他費用,對此,這樣的回報顯然說不過去。

 

 

在這個世界上,大約前10%的風投資本公司,也即是那些精英公司,僅僅是那些一直表現很好的公司。這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和Accel Partners。但是即使傳說很有名的Kleiner Perkins也在艱難掙扎著維持。

然而,每一個風投資本公司都試圖存活下來,以繼續留在遊戲中。而存活下來的唯一方式就是投資一大批創業公司,並且希望這些公司中有些將會成為下一個「Facebook」。根據美國國家風險投資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提供的資料,今年到目前為止,超過40%的風投資本投資流向了軟體行業—主要是應用。風投資本家急不可耐地要在新事物上大獲豐收,而這些新事物恰巧多半都是應用和Uber的手下敗將。

 

 

在這一市場,瘋狂的商業估價恰恰就是風投資本公司生存的價格。那就是為什麼像Instacart一樣的網上食品雜貨商或者WeWork能夠具有十億美元的商業估價。這些公司也許有一些很不錯的商業想法,而這些商業想法的回報也許就是另一個「Facebook」。但是,更有可能發生的是,每個人都在高估市場份額,並且在推動投資假定以便獲得投資特權。

 

 

所以,商業估計狂熱過後,給我們留下的是什麼呢?那意味著,Uber也許最終會大獲成功,以證明其巨大的商業估價。而且也可以肯定的是,矽谷個別走運的人將賺得數十億美元。但是,Uber經濟學卻被千篇一律地全盤適用。所有這些公司,即使是大部分公司將成功,都是天方夜譚,絕非可能。而在這些公司失敗之時,除了個別確實抓住了一個冉冉上升的科技新星的幸運者之外,很多風投資本公司將會被拉倒,一蹶不振。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