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人才荒 十年後缺七千人

  • A
  • A+
  • A++
2014-12-21

醫療人才荒 十年後缺七千人

(圖/取自網路)

 

看病卻找不到醫師,這種景況在十年內就可能成真。國家衛生研究院推估全台醫事人力,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中,除了兒科較無遠憂,內科缺人最嚴重,2022年全台恐缺3788位;婦科醫師則嚴重老化,半數超過60歲
 

 

國家衛生研究院(簡稱國衛院)研究發現,二○二二年,國內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五大專科醫師的人力缺口將達七千多名,而在職醫師多集中四十至五十九歲,婦產科更是六十歲以上占一半,醫師老化將大幅降低醫療服務提供量,民眾恐面臨沒醫師看病的困境!

 

 

國衛院利用近十年的醫事管理系統資料庫,及二○○五年至二○一一年健保資料庫,評估五大專科醫師的供給與需求差異,發現八年後的醫師需求遠遠大於供給,人力不足成為醫療隱憂。

 

 

婦產科則是醫師平均年齡偏高,比全台各科醫師平均的48歲還高出6歲,8年後更有近半數都在60歲以上,恐怕無法負擔需要體力的產科工作,而外科因為難度高,醫療糾紛比例也高,也很少新血投入,已經出現斷層。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表示, 醫師老化也是必須正視的問題,目前西醫整體平均年齡是四十八歲,但到二○二二年,五大專科醫師多以四十至五十九歲為主,目前以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五十四歲最高,估計屆時六十歲以上的比例將達四十九%。

 

 

回收逾五千份的醫師問卷發現,目前外科平均每週工時七十四.六一小時、內科六十四.八五小時、婦產科六十三.五五小時、兒科五十八.三八小時、急診科五十四.○二小時,要吸引年輕新血加入五大科,必須降低住院醫師工時、減少醫師面臨醫療糾紛的負擔、醫療過失刑責更明確,並調整健保支付標準。

 

 

義大醫院教育副院長蔡淳娟和熊昭都直言,小病亂逛醫院,過度濫用醫療資源,恐怕會造成醫療崩壞,最後仍是病患權益受影響。熊昭說,調查發現,年輕醫師並不排斥五大科,但考慮到醫療糾紛、工作時數和生活品質後,卻打了退堂鼓。她建議,若能降低住院醫師工時、減少醫師面臨醫療糾紛的負擔、醫療過失刑責更明確、調整健保支付標準等政策,年輕醫師還是相當願意到五大科。建議政府調整政策,避免人才流失。

 



「健保在診療費上頭,各個科的診察費用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說你可能是不同工但同酬,有點腦筋的醫生思考一下,我當然是要走風險低報酬比較高的科。」

 

 

年輕醫師不願意「自找麻煩」,反而投入相對簡單的其他科別,像皮膚科或醫美,特別是需要輪班的急診,偏鄉效益低,醫院不願花錢,醫生都集中在大都市,兒科也有類似分布不均的情形,還有少子化也是影響之一。

 

 

醫勞盟呼籲,政府應該在結構上改善,不管是健保給付額或是工作時數,才會讓年輕醫生願意投入相對辛苦的五大科。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