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的成長與大腦發展有甚麼關係?

  • A
  • A+
  • A++
2014-12-30

FB的成長與大腦發展有甚麼關係?

(圖/取自網路)

 

了解網路世界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從生物系統的觀點來看。所有成功的網路都會有停止成長的一天,有些公司停止成長後就走下坡,有些則持續發展。

 



以大腦為例,成長過程中大腦會充滿神經元和神經連結,所以我們會長大後會變聰明。而網路也接近其中斷點(breakpoint),在過去我們看到一個個社交網路出現、崛起、衰敗,如MySpace、Friendster等等,在全盛時期時都沒人預期它們會沒落的如此快。

 



社交網路生存的關鍵在於實用性



就與所有的軟體一樣,社交網路滿足使用者的能力有限,它們生存下去的關鍵在於實用性。臉書上的用戶過多,已經到了重量不重質的程度,每位臉書會員的平均連絡人數是262人,這當中真正能與你互動的有多少?

 


臉書已經在某些方面控制「網站內」的網路過分擴張,儘量讓使用者在站上碰到的都是見過或可能認識的人。不過就算是這麼多人連結起來的網路,彼此間的關係還是相當疏遠,就像大腦神經元大多與它們子網路內的神經元連接一般。

 



當使用者發現收到的臉書訊息開始與自己無關或沒興趣時,正常來說使用者應該會篩選連絡人、取消訂閱某用戶消息或封鎖等等。可惜,很少人會這麼做;他們反而會開始減少使用頻率、刪除帳號或甚至找其他的替代方案,當一個設教網路不再實用而到達中斷點,臉書就會與其它的社交網路一樣,走向死亡。

 



網頁程式因為有太多內容而到達了中斷點,而行動程式的出現照理說應該是為了適應行動裝置,以及解決網頁問題而變得簡化、簡潔。

 



就跟大腦一樣,當大腦到達中斷點後會開始過濾、刪減多餘、無關的資訊,同時大腦會移除不需要的連結來深化重要的連結,這種縮減的過程反而讓人變得更聰明。臉書也應該與我們的大腦一樣,剔除不相關的內容。
 

 

網頁版臉書已經過了中斷點



有趣的是,這點已經得到驗證。尼爾森調查指出,只專注溝通的臉書App不重複用戶造訪人次去年已經超過PC,當然這不是臉書的本意。臉書之所以去除那些惱人的功能與服務是因為受限於行動裝置的條件。

 



網頁版的臉書已經過了中斷點並呈現下滑趨勢,而行動裝置則相反。當然行動裝置的普及是其中因素,卻萬萬不可戶略使用者重視實用、簡潔性的事實,這也是臉書轉型「行動企業」必須了解的一點。

 



事實證明,少了讓人分心的功能與服務等於更高的實用性,最重要的不是該如何避免成長中斷,而是思考如何在中斷點後過度畫蛇添足。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