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文創關閉的背後是...?

  • A
  • A+
  • A++
2014-12-31

默默文創關閉的背後是...?

 

(圖/取自網路)

 

默默文創於 29日無預警於臉書宣布倒閉。在公開貼文中,提到「由於公司快速成長展店、不諳經營管理、盲目擴充人員等種種因素,我們的營運開始每下愈況,以致該付給插畫家的費用一再延宕」。不僅在拓展速度上面出了問題,默默與旗下的插畫家也出現經紀合約糾紛。

 

 

默默文創扶植的第一個(也是極為成功的一個)插畫家 Cherng’s,要求提前終止合約,並且向法院提出強制執行支付命令。一連串的銀行凍結帳款,讓默默瞬間破產,旗下所有插畫家也自動瞬間解除合約。

 

 

默默文創摔跤,顯示台灣文創發展盲點?

 

 

不過引爆大眾討論的焦點,並非台灣文創產業的一大重挫,而是聚焦在默默文創與插畫家 Cherng’s 之間的合約紛爭。默默在貼文中表示:

 

「10 月,默默文創扶植的第一個插畫家 Cherng 發出了第一槍:要求提前終止合約!經過一個多月幾次試圖溝通都遭到拒絕,開始漸漸感到心灰意冷,認為一個分潤 7 成、季領百萬的年輕人為何如此薄情寡義?」

 

 

Chenrg’s 本人則在本日(30 日)早上回應:「公司經營賺錢盈虧與否是經營者的責任,而不該是我們這些被經紀的插畫家該出來承擔的。也因為種種因素使得我對公司的信任不再有期望,最後選擇與他們合法解約(因公司無按時付錢構成違約得以解約)。」

 

 

不得不說,默默文創扶植了 Cherng 的馬來貘、H.H的美美小姐等知名插畫家,讓這一波從社群媒體 Facebook 上興起的插畫家,衍生成一股 MIT 角色經濟,具有一定地位與代表性。不過此起破產爭議事件,也讓台灣的角色經濟產業營運蒙上烏雲。

 

 

「角色經濟」一詞其實就是從動漫、電玩、卡通、企業吉祥物等創造出來的虛擬角色,憑藉著知名度推出授權周邊商品、販售版權、展覽帶來品牌效應,例如日本三麗鷗旗下的 Hello Kitty、迪士尼的卡通角色都是藉由企業大公司行銷本地,再到全球十分成功的例子。當然也有藝術家創作,例如霍夫曼的黃色小鴨,就靠著巨大橡皮鴨游進全球各大城市,甚至在台灣多地停留形成一股強力觀光潮。

 

 

台灣原生角色經濟,皆靠網路平台發跡

 

 

同樣耕耘台灣角色經濟產業的三博鹿科技 CEO 楊劍雄表示:「台灣原生經營角色產業的人並不多,不過民眾普遍對於主打可愛特質的角色經濟非常買單。只是這樣的需求與供應鏈在早期並不對等,形成會為角色經濟買單的粉絲很多,不過上游所供應的卻很少的狀況,只能靠 Hello Kitty、美國威漫等國外角色撐場面。」

 

 

楊劍雄接著點出網路平台是催生台灣角色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他說:「真正 MIT 的角色經濟大抵從彎彎、輔大猴那一帶開始,藉由無名小站平台從無到有發跡。例如彎彎的饅頭人在當時就成為大家愛用的 MSN 大頭圖像,並且靠著行銷讓虛擬角色饅頭人,以及插畫家彎彎本人都跟著走紅。再來新一波的趨勢高潮則落在現在當紅的馬來貘、美美小姐等網路插畫家身上。」

 

 

不過楊劍雄特別點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插畫家是靠著社交媒體或是通訊軟體發跡。透過粉絲頁宣傳,加上畫家頻繁利用創作對於時事做出針砭嘲諷,讓粉絲群迅速的累積。例如 Cherng ‘s 就以推出自有商品、與台灣服飾電商 Lativ、台北動物園合作,進行各式各樣的聯名,藉此賺取版稅。

 

 

Line 貼圖也成為一個新興插畫家的好平台,只要經過 Line 的審核,就可以在該通訊平台上面販售自有貼圖創作。例如楊劍雄所帶領的「香蕉人」團隊,就讓這款角色貼圖在 Line 上面銷售成功,甚至下載量破百萬次。讓角色經濟的出路越拓越寬。

 

 

插畫家紅了之後,該如何與經紀公司拆帳?

 

 

只是這種單一插畫家通常將主力放在創作上,當他們遇到角色開始要拓展成角色經濟之時,中間幫忙宣傳行銷的經紀公司就顯得十分重要。默默文創即扮演著這樣的一個仲介角色,除了維持公司營利之餘,與插畫家之間的生態就有如魚幫水水幫魚一般,得要互利共生才能走的長遠。若兩邊的生態失衡,就會發生默默文創指控 Cherng’s 是一個抽了七成佣金「薄情寡義」;插畫家則反駁是默默無法準時給付稿費一樣的紛爭。

 

 

但是當插畫家所創造的角色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後,插畫家與角色的光環是否會大過經紀公司本身?或是中間的抽成佣金該怎麼計算?畢竟台灣文創產業經紀並不像日本三麗鷗或是美國迪士尼有十分強勢的公司,可以全權主導旗下虛擬角色的版權;三麗鷗甚至可以宣布 Hello Kitty 不是貓。

 

 

台灣還停留在經紀公司與插畫家互相配合合作的階段,而且在台灣懂得操作角色經營的人不多,更遑論角色有名氣後,後續懂得擴大操作人才仍有待培養茁壯。默默文創在此跌跤的原因就是如此;或許會畫大餅,但是這塊大餅要如何吞得有技巧,更是考驗台灣的經營業者。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