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Google跌破眼鏡的眼鏡

  • A
  • A+
  • A++
2015-01-06

讓Google跌破眼鏡的眼鏡

(圖/取自網路)

 

Google 在 2012 年推出智慧眼鏡,戴上以後可以在小顯示幕看地圖、郵件、圖片、影視,走在路上可以打電話、照相、錄影,也可以取得周遭景物的資訊,呈現在顯示幕上。眼鏡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抬頭「走著瞧」,不必低頭看手機撞到別人,如果眼鏡的功能齊全到可以替代手機,或是式樣美觀奢華,戴上代表高貴身份,那自然會流行起來。
 


可惜這兩個條件一個都談不上。功能需來自第三者發展的應用軟體,據路透社報導,半數的眼鏡 APP 製作都停了下來,連「推特」也從眼鏡撤退,而一般的功能表現的也都不夠好。Google 本來有一個「殺手」功能,就是認臉找人,看到一個人的臉孔就能從資料庫找出這個人是誰,但為了隱私權 Google 聲明不安裝這個軟體。沒有得到同意,對路人邊走邊照相,恐怕也有同樣問題。所以 Google 眼鏡的使用人說,戴上沒有太大的實際用途。
 


至於式樣,如上圖不但顯得笨重,而且顯示幕正對著眼球,畫面顯示的時候從外面也看得見,不顯示的時候從外面只看到一個白方塊,遮住了眼球,看上去頗為怪異,所以有人把眼鏡族取了個 Glasshole的不雅外號,說這些人花 1500 美元買了個怪東西,戴上讓周遭的人感到不自在。
 


1500 美元是現在的售價,這是給少數技術玩家的價格,如果能大眾化約在 600 美元左右,至於什麼時候推向大眾消費市場,Google 一延再延。矽谷有一個市場對技術接受的運作模型,就是從創意發明到普及應用,先要經過技術玩家的試用,再推向大眾市場。但從技術玩家到大眾市場並不順利,中間隔著一道溝,能否跳溝是關鍵,溝的兩邊環境不同,技術玩家要新穎花俏,而普及大眾需要的是實用價值,如何搭橋過溝,就看業者的智慧了。
 

 

提到四種跡象,不利於 Google 眼鏡的進展:

 

1.智慧手錶的出現:戴在手上不像眼鏡那麼突顯,蘋果的手錶今年上市之後,極可能從專用市場普及到大眾市場,沒有人出門帶著手機之後,戴手錶又戴眼鏡。

 

 

2.運動相機的相繼出現:功能都超過 Google 眼鏡,把運動相機綁在自行車上騎著照相顯得自然,沒有戴眼鏡照相那麼顯眼。
 


3.配合發展的人相繼出走:大公司僅有「臉書」與 Priceline 仍在支援,許多小公司等了三年都沒看到消費市場的影子,也只好出走。事實上眼鏡的創作人Babak Parviz,也在去年六月離開了 Google,轉任 Amazon 副總。在沒有人、沒有應用軟體之下,眼鏡也就沒什麼了。
 


4.抓稻草救人:為了挽救眼鏡,Google 找了設計眼鏡名家來設計,到頭來只不過讓每副眼鏡的成本增加了 100 到 300 美元。另一條路是轉為專業打入企業,構想雖好,無奈企業這條路早已被 IMB 與微軟佔據,為時已晚。
 


那 Google 眼鏡就此以失敗結束?從進入大眾消費市場來說,的確沒有成功,短期內也不容易成功。但從技術上看,不但沒有失敗,反而是了不起的成就與創舉,商場上的誤判遮不住研發的創新。以後會有一天,一個人戴著一副看起來平常的眼鏡,悄悄告訴人說,眼鏡裡有當年 Google 的所有功能。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