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燒掉百億 無印良品浴火重生

  • A
  • A+
  • A++
2015-01-29

一把燒掉百億 無印良品浴火重生

(圖/取自網路)

 

1999年,日本無印良品創下獲利133億日圓的好成績,結果隔年情勢翻轉直下,2001年甚至虧損38億日圓,外界評語從「無印神話」殘酷地轉為「無印良品的時代已經結束」,公司內部蔓延著一股「公司是不是快完蛋」的絕望氣氛。

 

在這個最慘烈時間點臨危授命擔任社長的松井忠三,面對倉庫中滿坑滿谷賣不出去的商品,做了一個重大決策:「把價值100億日圓的庫存全部燒掉!」

 

松井看著煙囪裡往上飄出的煙,告訴自己:「這就是無印良品的狀況了。」新制訂的產品管理制度,搭配這麼衝擊的畫面,正是他對全體同仁宣示改革的決心,「這麼做,應該就能把膿全都擠乾淨了。」

 

然而半年後,公司又累積了一大堆庫存!

 

 

人失敗一次是不會學到教訓,一定要兩次才能牢記

 

這件讓人傻眼的事實,讓松井領悟「人如果只失敗一次,是不會學到教訓,一定要失敗兩次才能學到教訓。」

 

也在第二次大量庫存後,松井帶領員工分析出「為什麼東西會賣不掉」的理由,這次,無印終於真正把組織的膿擠乾淨!也讓獲利在2002年開始回升,2005年就追回甚至突破1999年的水準!

 

 

問題1:「怕缺貨」的心理盲點

 

當景氣比較好、或品牌還充滿新鮮感時,過去無印良品可能必須先生產150件產品,才能順利賣出去100件產品而不致缺貨,但當銷售狀況改變,銷售量跌到原本的75%時,等於生產的服飾有一半以上都賣不出去了。為了創造「銷售100件」的業績,必須多生產一點,否則就可能因為出清等因素,變成無法創造那麼多業績。

 

人們對於「眼前直接可見的問題」,直覺性地重視度都高於「未來會發生的問題」。當客人來時東西缺貨、或多賣一點才能達成業績目標,當下體驗到「貨品不夠」的記憶,絕對大於「年底結算時會不會剩貨太多」的疑慮,也就讓人不會照著公司原本的指示去做了。

 

 

問題2:大家不願以往累積的能力被否定

松井在調查後發現,傑出的銷售人員其實會自己製作表單,來管理產品的銷售資訊,這些資訊會累積成個人的智慧,公司要用一紙命令改變大家原本的做法,其實很困難。

 

就算公司開出管理銷售資訊的基本表單,但採購人員根本抗拒不想用。他們覺得,公司要求改變自己一直以來逐步累積的做法,等於是多年的辛勞全都遭到否定一樣。

 

 

把數字可視化,用證據改變大家的直覺想法

 

松井決定採取更直接的做法,來讓採購人員願意使用新的制度。

 

首先他成立一個直接向社長負責的團隊,把採購人員的既有表單全都沒收,強制他們採取總公司的做法。

 

在此同時,公司也同步實施新制度,在商品推出3星期後必須立即確認銷售狀況:假如賣超過預期的三成,就增產;否則就變更設計,把剩餘材料用掉。

 

這種做法把原本所有人全憑直覺在做的商品開發與採購作業,全都轉換為一套即時管理制度。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