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郭台銘才是夏普的最佳歸宿?

  • A
  • A+
  • A++
2016-02-09

為什麼說郭台銘才是夏普的最佳歸宿?

(圖/取自網路)

 

持了三年的夏普到底還是委身郭台銘了。 2月5日下午,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大阪說,已經與夏普簽署優先談判協議,完成了交易的90%,他承諾保留夏普品牌、不分拆公司、不裁撤40歲以下員工,收購協議將於本月內正式簽訂。據日本媒體報導,夏普已經接受了鴻海集團7000億日元(約合60億美元)的收購報價,而郭台銘的競爭者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報價只有3000億日元。如果收購成功,這將成為日本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外資收購案。

 

60億美元!除了這個不可能被拒的報價,鴻海還擁有強大的製造和銷售能力,與擅長技術但短於市場的夏普互補性極強。而INCJ的方案是拆分夏普,剝離液晶業務與其他公司合併。

 

現在看來,接受鴻海是夏普的最佳選擇。 2月5日,夏普股價盤中一度大漲30%,也顯示出外界對鴻海接盤的認可,就看日本人能不能接受現實了。賣掉夏普意味著日本退出液晶顯示,只剩下苦苦掙扎的索尼了。可惜負利率時代,日元資產不斷貶值,誰還想出手必須得特別壕了。

 

為什麼說郭台銘才是夏普的最佳歸宿?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美人遲暮,當嫁則嫁

夏普是液晶之父,直到京東方2015年12月在合肥開工10.5代線,夏普擁有全球唯一一條10代線,2012年投產時公佈的投資額是48億美元,此外還擁有4代線、 6代線和8代線。「夏普的產能在業內排第六、第七名,比起產線,專利應該是鴻海更看重的。鴻海在大尺寸液晶上沒有技術和人員儲備,夏普進來之後能接到更多訂單。」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說。

 

2012年郭台銘入股夏普未果,2015年再度啟動對夏普的收購,這次他要的不是入股,而是控股權。這對夏普來說一度難以接受,日本人一貫把好東西自己留著,連合資都很少見,何況賣給外國人?日本政府認為,夏普擁有的核心技術和液晶相關產業鏈必須留在國內,這也是夏普一直對郭台銘說不的原因。 INFJ擁有日本政府背景,致力於將夏普與JDI整合,成為新的液晶顯示龍頭。

 

可惜時過境遷,今天的夏普已非昨日。 「過去總說技術封鎖,現在已經沒什麼可封鎖了。以前市場不成熟,夏普六代線要合資大家搶,現在光中國大陸就有十幾條生產線,該進來的都進來了,10代線都沒人搶。」D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評論說,「夏普現在還值60億美元,錯過鴻海,以後很難賣到這個價了。」

 

留給夏普的時間已經不多。 2月4日,夏普公佈了2015財年前三季度財報,淨虧損1083億日元,約合9.3億美元,夏普的看家本領液晶業務現在是公司最大的拖​​累。 2014財年夏普已經虧了2223億日元,2015年很有可能再度虧損。 2015年夏普裁員超過3000人,把墨西哥彩電工廠賣給了海信,並且從兩家銀行拿到了2000億日元貸款,但這些還不夠。

 

在張宇看來,夏普空有技術卻短於銷售,“從CRT時代起銷售就是夏普的短板,所以才會大舉投入液晶。彩電行業這幾年一直在增長,在液晶面板領域中國企業都在快速成長,夏普卻持續虧損,這是它自身的經營問題。”

 

夏普同時擁有彩電業務,奇怪的是它的面板並未和整機形成合力,反而雙雙衰退。夏普已經撤出了在歐洲和北美的彩電業務,在中國市場地位也日益邊緣化。反觀三星、LG和TCL,面板都加大了整機的競爭力。比起製造能力,夏普更需要鴻海強大的銷售支撐。

 

為什麼說郭台銘才是夏普的最佳歸宿?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郭台銘將稱霸大屏?

在日元負利率、資產貶值的壓力下,郭台銘敢於豪擲60億美金拿下夏普,顯然是志在必得。雖然外界一直對鴻海獨特的代工模式爭議頗多,但鴻海一直保持了業績增長,並且在不斷進入新領域。雖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比如郭台銘進軍3C銷售的萬店計劃。

 

2015財年鴻海集團營收為44830億新台幣,約合1354億美元,同比增長6%,為近年來最佳,但低於郭台銘此前設定的10%目標。按照他的計劃,鴻海要成為營收10萬億新台幣的巨型企業,夏普是重要的增長引擎。除了液晶面板,夏普還擁有太陽能發電業務,這也是鴻海的新業務,已經在江蘇建成了光伏生產基地。

 

鴻海計劃在高雄投資880億建立小尺寸液晶面板生產線,以滿足蘋果的要求,但僅僅依靠蘋果是不夠的,鴻海需要在全球市場贏得更多訂單。華星光電董事長薄連明認為,買下夏普是鴻海的最佳選擇,「要繞開專利壁壘,這是最省時間的捷徑」。

 

2015年前三季度,65吋以上電視銷售增長了31%,雖然現在看來大屏幕電視只佔市場的5%,但潛力巨大。「郭台銘看好液晶產業的未來,顯示技術的進步把屏幕越拉越大,4K已經普及,下一步就是8K,到時候還有誰看小屏?」張宇說。

 

在保留原有管理團隊的前提下,鴻海整合夏普難度不大,畢竟這一行主要的技術都在設備上,管理只是一部分。最大的懸念是,鴻海能否找到足夠多的客戶消化產能?

 

鴻海是代工廠而不是終端廠商,一半訂單來自蘋果,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可以消化,但夏普的10代線主要切割65吋以上面板,這部分產能怎麼辦?「當然,10代線也可以切55吋、50吋,但這樣一來它和8代線相比就沒有競爭力了。鴻海自己不生產彩電,必須找到新的出海口。」張兵說。從郭台銘急於拿下夏普來看,鴻海很可能已經找到了客戶。

 

 

 

 

 

 

 

 

資訊來源:IT時代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