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新研究 恆星演化時會暴衝

  • A
  • A+
  • A++
2016-02-28

中研院新研究 恆星演化時會暴衝

(圖/取自網路)

 

生的恆星會發生突然且猛烈的質量餵食,亮度在短時間內增加一百倍以上!以中研院天文所高見道弘博士及呂浩宇博士為首的研究團隊,在恆星觀測上有重大發現,他們據新生恆星周圍物質的影像中提出以前不為人所知,長期被忽略的恆星的演化狀態,發現平穩的累積過程只佔新生恆星質量不到1成,9成以上質量靠著團塊偶然向中心撞擊獲取。而此研究成果在2016年2月5日獲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之線上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刊載,這將可能打破目前教科書的內容。

 

過去的教科書中公認恆星的演化過程中,系統周圍的氣體團塊因萬有引力互相作用,向中心發展的速率是連續、平穩的。但呂浩宇指出,這次團隊在觀察獵戶座(FU Orionis)這顆原生恆星時,發現除了持續吸積作用,還會突然因為能量增加而發生亮度成長百倍的現象。在影像中他們看到,新生恆星的周遭物質呈現旋臂狀或弧形的結構,與傳統理論不同。目前已有約十餘個原恆星被觀測到類似的爆發現象。

 

中研院新研究 恆星演化時會暴衝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此外,他們也以電腦模擬外層氣體塵埃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動態,為大質量行星距離恆星極為遙遠的情況做了解釋。研究團隊還發現,4個系統中有3個長著奇怪的「尾巴」,其中一個還帶有旋臂結構,可能跟恆星周圍的物質流向有關,另一個則是有很多「突刺」,可能是爆發過程中吹出的恆星風,改變了拱星物質中氣體與塵埃的分布。

 

呂浩宇說,有團塊會撞進原恆星系統中心,當然也有團塊會被甩出去、遠離系統變成行星,所以在離原恆星系統非常遠的地方,還是可能出現大質量的行星。他認為,這項發現對恆星和行星形成的過程提供了初步的暗示和新穎觀點。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