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來臨!踏入職場後,這些事情可別忘了(下)

  • A
  • A+
  • A++
2016-06-04

 

畢業季來臨!踏入職場後,這些事情可別忘了(下)

(圖片/取自網路)

 

 

延續上篇提到的成為一個成功領導人的要點和成功祕訣,究竟臉書營運長還有什麼給準畢業生的職場人生忠告呢?一起看下去吧!

 

 

第3點.以身作則

 

當我剛入職場時,我觀察那些身處領導崗位的人時會想,「他們太幸運了,他們有那麼大的掌控力。」所以你們可以想像的到,當我在商學院選修領導力課程時被告知,職位越高將會越依賴他人時,我有多麼的驚訝。說實話,那時候我認為教授講的是錯的。其實教授講的是對的。我依賴我的銷售團隊,而不是反過來。如果他們達不到銷售目標,是我的責任。

 

不同國家的企業運作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特點。但我相信有一些領導力的原則是世界通用的——其中一條就是啟發總是好過指示。是的,在多數組織裡,員工總是按照老闆的指示來做事。但是偉大的領導者不僅僅只是需要完全的服從。他們想要的是啟發出員工心底的熱情,完全的信任及真正的敬業精神。他們不僅僅是要得到團隊的智慧,而是要贏得他們的心。如果他們相信公司的使命並且對你也信之如篤,那麼他們就不僅僅只是把日常任務完成好,而且是以真正的熱情來投入這些工作。

 

哈佛商學院法蘭西斯·福雷(Frances Frei)教授曾經說過:「領導力表現在因為你的存在能使他人變得更好,而且當你不在的時候你的影響力還能一直持續。」就像大衛一樣,你們也應該能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為他人做到這一切。

 

 

畢業季來臨!踏入職場後,這些事情可別忘了(下)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片/取自網路)

 

 

第4點.中國有句話叫「婦女能頂半邊天」,這說法被世界各地廣用。女性在中國歷史上及現在都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當世界各國都在聚焦討論女性的地位和發展的時候,我們曾在這裡—北京討論過這個問題。早在1995年,《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這兩個號召女性全方位和平等地參與生活和決策的宣言和綱領,就由189個國家的政府在北京共同簽署。去年,在這一歷史性宣言20周年之際,各國領導人重聚在此,向人們傳遞這一北京承諾:男女平等。

 

但是,儘管我們認識到女性的重要性及力量,當我們審視各國的領導層時,仍然絕大多數由男性主導。在幾乎所有國家——包括美國和中國,只有不到6%的頂尖企業是由女性來領導的。女性在各行各業的領導角色都少之又少。這意味著,在做出影響我們所有人福祉的決定時,女性的意見無法被平等地聽取。產生領導角色性別差異的原因很多——直接的性別歧視、女性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職場中缺乏靈活性,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帶有的偏見。

 

我相信,如果男性能夠承擔起家庭的一半責任,女性承擔起職場的一半責任,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好消息是,我們能夠改變偏見,實現真正的平等。我們能夠支持職場中的女性領導者。我們能夠在家庭中找到更多的平衡,父親幫助母親打理家務、撫養子女;更加平等的婚姻會獲得更多幸福;更積極主動的父親能夠培養出更成功的子女。我們可以走到說小女孩「專橫」的人面前說:「那個女孩不是專橫,她具有高級的領導才華。」

 

我想澄清一點——平等不僅僅只對女性有益,而是對所有人都有益。職場中女性的參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那些充分發揮所有人才能的公司要遠遠比沒有認識到這點的公司更加成功。去年站在這個位置演講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經說過,「阿里巴巴成功的秘訣之一,是因為我們有很多女性……沒有女性,就沒有阿里巴巴。」在阿里巴巴有40%的員工是女性,並且有35%的高層管理者是女性——這遠遠超過世界上多數公司。

 

我相信,你們這一代人將會在解決男女平等問題上比我們這一代做得更好。我們寄希望於你們,你們是一個更加平等的世界的希望所在。今天是一個歡慶的日子,一個慶祝你們成就的日子,一個幾經努力換來的時刻。今天是一個感恩的日子,一個應該感謝那些幫助過你們獲得今天成績的人們的日子——是他們培育了你,教導了你,帶給了你的歡樂並擦乾了你的眼淚。今天是個值得思考的日子,一個應該思考你想成為什麼樣的領導者的日子。

 

 

我堅信你們將是未來的領導者,不僅是中國的領導者,也是世界的領導者。對你們每個人,我送上四個期待:

1、期待你們勇敢而幸運。命運偏愛勇者。

2、期待你們給予並收到你需要的回饋。回饋是一種禮物。

3、期待你們給身邊每個人以力量。以身作則。

4、期待你們支持男女平等。挺身而進!

 

 

 

資訊來源:經理人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