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淘汰塑膠微粒? 台灣選擇不跟上國際腳步?

  • A
  • A+
  • A++
2016-11-05

今年七月綠色和平發佈全球主要美妝品牌對於淘汰塑膠微粒產品調查,像克蘭詩、聯合利華、高露潔-棕欖等品牌,從2014年就替換含有塑膠微粒的成份,絕大多數企業預計於2018年全面淘汰。綠色和平專案主任蔡佩芸認為:「臺灣的化妝品和清潔用品以進口居多,若企業已經自主淘汰塑膠微粒,禁用時間其實不需要延宕至2020年。」

 

環保署4日召開「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妝品及個人清潔用品(含牙膏)製造、輸入及販賣」草案公聽會。全面禁止販售含塑膠微粒產品的時間仍落在2020年1月,臺灣可能將繼續排放三至五千兆顆的塑膠微粒污染海洋。會中環保署提到,緩衝期的目的之一是讓業者可以有時間銷售已製造的產品,卻又鼓勵消費者不要買含有塑膠微粒的產品,這其實是非常矛盾。況且環保署已有充份的研究數據,認定塑膠微粒有極大的危害性,作為保護環境的主管機關,怎麼能容忍傷害環境的物質繼續在市場上流通。

 

有鑑於塑膠微粒對於環境與人體造成的傷害,各國紛紛修法因應塑膠微粒污染問題,除了去年底美國通過了《無柔珠水域法》,自2018年7月起不得販售。今年法國議會也決定從2018年元旦起,全面禁售含有柔珠的美妝保養品;九月底,韓國食藥安全部宣佈將在2018年7月起全面禁售含微塑膠(Micro-plastics)的化妝品,雖然公布禁令的時間晚於臺灣,但實際禁止販售的時間卻遠比臺灣提早一年半,提前保障消費者與環境安全,成為亞洲真正第一禁止使用塑膠微粒的國家。

 

今年七月綠色和平發佈全球主要美妝品牌對於淘汰塑膠微粒產品調查,像克蘭詩、聯合利華、高露潔-棕欖等品牌,從2014年就替換含有塑膠微粒的成份,絕大多數企業預計於2018年全面淘汰。綠色和平專案主任蔡佩芸認為:「臺灣的化妝品和清潔用品以進口居多,若企業已經自主淘汰塑膠微粒,禁用時間其實不需要延宕至2020年。」

 

另外,綠色和平也與各家通路聯繫,頂好表示自今年九月起架上不再販售含有塑膠微粒的美妝保養品;愛買亦著手淘汰架上塑膠微粒產品;屈臣氏也回應自2014年起自有品牌不再使用塑膠微粒,家樂福的自有品牌也從今年起不再生產含塑膠微粒產品。而全聯、康是美和美廉社則有意願不販賣含塑膠微粒的美妝保養用品,但礙於法規與公司合約,目前仍無法下架此類產品。另外,綠色和平也發起禁用柔珠連署活動,截至今天共有41,880名民眾認為臺灣完全淘汰柔珠的時間太晚了,要求環保署應提前禁用。蔡佩芸說:「企業與通路多數贊成淘汰塑膠微粒,民眾也擔心更不希望買到含塑膠微粒的產品,環保署應該順應民意與國際環保趨勢,2018年全面禁用。」

 

不淘汰塑膠微粒? 台灣選擇不跟上國際腳步?
(圖/翻攝自網路)

 

看守臺灣協會研究員孫偉孜指出,「臺灣本土品牌的商品含有塑膠微粒的比例相較國際品牌是比較少的,相對的衝擊也較小。但若堅持到2020年才要完全禁用,恐讓臺灣變成其他國家未銷售完塑膠微粒美妝保養品或清潔用品的傾銷地,成為塑膠微粒輸入最大市場,消費者也成了污染海洋的代罪羔羊。」

 

環境資訊協會陳姿蓉也表示,人類除了透過食用海鮮恐將這些柔珠吃下肚以外,法國曾有研究偵測到空氣中有塑膠微粒,這些柔珠在污水蒸發後飄散到空氣中,如果人類吸入塑膠微粒,可能將有害化學物質帶入肺部,甚至進入循環系統,如同PM2.5對我們的健康危害。污水處理設備無法過濾塑膠微粒,且企業也有天然替代品,環保署應加速禁用時間表。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呂允中則認為,已確定塑膠微粒有害,怎麼能放任它再繼續危害環境36個月?況且禁用已經是國際趨勢,業界要與國際競爭,臺灣就必須跟上國際的腳步,一同在2018年禁用。呂允中也表示,在禁用之前,請環保署公告哪些產品含有塑膠微粒,社會大眾與消費者有權利選擇不會危害環境的產品。

 

不淘汰塑膠微粒? 台灣選擇不跟上國際腳步?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翻攝自綠色和平官網)

 

各國的禁用塑膠微粒時間表明確表示柔珠污染問題不能再等,擁有許多在地品牌的歐美和韓國市場都能在2018年就完全杜絶塑膠微粒,加拿大政府更在今年六月進一步將塑膠微粒列為毒性物質。再次呼籲環保署跟上國際腳步,在2018年終結臺灣的柔珠。

 

【101傳媒/採訪報導】

本文為一零一傳媒獨家所有,嚴禁抄襲,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各家媒體文章交換,投稿請至:[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