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作坊創辦人林榮國: 先去工作,找到正當性後再出發

  • A
  • A+
  • A++
2017-02-19

文.藍硯琳

陶作坊創辦人林榮國: 先去工作,找到正當性後再出發

頂級茶具創作品牌陶作坊創辦人林榮國,從擺地攤、百貨公司一路做到兩岸茶具王之位,在不景氣的經濟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走進永康商圈,一眼望去,異國餐廳、臺灣小吃館整齊林立,不難看見來自各國的遊客,興奮看著美食地圖,打算按圖索驥一飽口福,而其中,隱身於永康街內的陶作坊,正以其高雅之姿,散發屬於臺灣茶文化滋味。

 

求癮 林榮國走上創業路

 

「如果以藝術創作來看,一年頂多做三十件,最多才服務三十個人,不過癮!」這句話,說出本為藝術家的陶作坊創辦人林榮國踏上創業之路的緣由。
三十多年前,師從陶藝家

吳讓農的林榮國,幾乎所有時間沉浸在藝術創作中,除了學習傳統製陶工法,更加深傳播陶器藝術的使命感。然而畢業後本想著去教書授課的他,發現這條路沒辦法展現所學和收獲,因此憑著年輕人的氣盛,選擇一條不同的人生方向。


「你看,像歐洲、日本的設計從汽車、建築、家具甚至鍋碗瓢盆都有,我就在想,如果要讓生活更美好,是不是應該要從日常生活中的鍋碗瓢盆做起?」這個念頭,讓林榮國開始將花器、菸灰缸等製作品拿至公館擺攤販賣;不過,創業初期走來總是艱辛,為了維持生活,林榮國也到陶藝教室授課,而就在學生一句「何不做茶具」的建議下,原先仍無法聚焦產品類別的他,毅然決然創立陶作坊,設計出帶有宜興紫砂風格的茶壺,慢慢打下品牌知名度。


而陶作坊的成功模式在林榮國看來,很大的主因要歸功於「順勢」。八○年代的臺灣,茶藝館一間間的開,喝茶文化儼然成為當年的顯學,而看到這樣的浪潮,林榮國緊抓商機,大打茶藝館通路!「當時我們與茶藝館合作販售創作品,在茶藝產業占有近七、八○%的市占率,紫藤廬等也都是我們的客戶,」這也讓陶作坊更加站穩臺灣茶市場。


不過,對於市場變化觀察敏銳的林榮國,不像外界預測般死守茶藝館通路,反而一舉將品牌拉進百貨通路中。「不進則退嘛,當時百貨通路漸漸起來,而我們品牌就是要打大眾市場,剛好有個機會,所以當時就在力霸百貨租了在電梯旁的櫃位,成為陶作坊第一個設櫃點」。


林榮國細數,中興百貨、永琦百貨、太平洋SOGO百貨、京華城下的DUTY FREE都有陶作坊的蹤跡,而豐富的百貨通路經驗,也成為進軍中國大陸時的主要通路。「在臺灣我們有十六間店,中國大陸則是四十一個據點,希望能透過兩岸的市場布建,讓大家更瞭解臺灣茶文化的美」。


兩次水災
陶作坊差點站不起來

當然,年營業額達新臺幣三、四億的陶作坊,在品牌建立中,也曾跌落谷底。
「一個人一輩子被水災淹過兩次,應該是沒有的吧!」林榮國一邊苦笑,一邊回想當初的情景。


二○○一年七月桃芝颱風侵臺,而當時人在杭州參加茶博會的林榮國,隔天就收到公司被淹了六十公分之高的慘訊,「在地下室的陶器製作器具、半成品全部泡水,倉庫等同全毀,一樓辦公室資料基本上也泡水,公司可以說毀了三分之二!」飛來橫禍,讓林榮國吃下一記悶虧。
好景不常,同年九月份的納莉颱風,除了淹沒臺北捷運、引發多處土石流外,也吹得陶作坊差點就站不起來。


「有了上次的經驗,我們去買沙包來堆,把能做的保護的做到最好,沒想到隔天正當我要推開店門時發現推不開,這時我心想完了,」果不其然,滿地的黃土與積水,毫不留情地再次「灌溉」陶作坊近八○%的空間。 


林榮國坦言,一見到第二次的災情,「不想做了」這個念頭其實立刻浮現腦海,「已經下了功夫預防,為甚麼還會這樣?這給我的打擊很大!」不過,樂觀的他當下的念頭只停留五秒便轉念,因為他瞭解,二十年的努力與員工並不能說放就放,因此,他選擇捲起袖子,整理淹過水的陶器,雇用兩臺卡車將心血丟棄。


「含庫存和機器設備賠了將近新臺幣八百萬,嚴格說來,當時公司應該算是倒閉了,」當時規模小,再加上九、十月為陶器銷售大月,在沒有銷售品的狀況下,似乎只能坐吃山空。


不過幸運的是,火燒屁股的陶作坊,突然接到來自日本廠商的訂單,這場及時雨來的正是時候,不僅解了燃眉之急,也讓林榮國看見同仁的向心力!

想創業
請先去工作再說!

其實,任何企業體的成功,無非伴隨無數的起起落落,而陶作坊從谷底翻身,現今已在海峽兩岸茶藝領域享有高知名度,這儼然成為創業者追尋的新典範。


當問起這位白手起家的藝術家如何看待想踏入創業的人時,出乎意料的,首先聽到的不是預想的「專業」、「資本」等老掉牙回覆,而是一句「先去工作個幾年再說吧」!


林榮國認為,透過工作瞭解產業脈動是相當重要的,不能只是以「我想做所以就去做」的態度看待企業經營而沒有核心理念與正當性,如此,才能有效的凝聚價值觀,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感動。

 

資訊來源:卓越雜誌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