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天母甜甜圈」落地廣州

  • A
  • A+
  • A++
2017-05-08

林璟均,與在地商界結合築夢 | 文章內置圖片

文/圖‧901兩岸青創聯盟

 

台北天母甜甜圈創辦人林璟均,步出公部門後,便踏上廣州,將熱情投入創業中,不僅深入鑽研日式甜甜圈,也學習日本人「匠心獨具」的精神,創立至今不到十年,已成功在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惠州、溫州等城市開拓分店,成為甜甜圈及臺式飲品的複合式餐飲頂級品牌。

 

出生在臺北天母的林璟均,曾經有長達13年立法院辦公室主任的經歷,2006年到廣州攻讀博士班,同時擔任廣州市台資企業協會青年會會長,全心投入公部門事務,因此許多親友都認為他會持續以公眾事務為重心。

但在2007年於廣州暨南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他卻毅然決然地決定開創自己的甜甜圈事業,大大跌破親友眼鏡。林璟均表示,「這是早已規劃好的人生階段,當達成一個階段的既定目標後,便希望可以再嘗試新的夢想。」林璟均認為自己是貪心且具行動力的執行者,不希望一生當中只能完成一個夢想,於是,他選擇創業。

為了喜愛的甜甜圈,林璟均選定日本作為研習之旅的目的地,除了日本口味較為亞洲人接受外,更重要的是學習日本人「匠心獨具」的精神。他將原本只專供皇室品嘗的甜點研發出更多口味,並以家鄉名創立「台北天母甜甜圈」。

創立至今不到十年,已成功在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惠州、溫州等城市開拓分店,主營甜甜圈及臺式飲品的複合式餐飲品牌,目前已擁有12家直營店,同時開始拓展加盟,立志要做中國大陸最好吃的甜甜圈。

 

進軍甜甜圈市場 市調就花八個月

 

因在廣州攻讀博士班,所以對廣州這既古老又新穎的城市有深厚情感。畢業後,針對廣州著名人潮聚集處,如北京路、上下九步行街、天河區三個集中商圈做調查,經過八個月市場研究,最後在廣州體育西路天河城後面開設第一家店。

林璟均說,當時「台北天母甜甜圈」是中國大陸第一家甜甜圈店,生意很好,口味很快被市場接受;直到2009年,美國和日本廠家的甜甜圈進入廣州,獨占才被打破。

為了深耕市場,林璟均採取穩步經營策略,一直到三年後才開第二家店,經過時間與市場的考驗下,以發跡地廣州做為起點,圍繞珠江三角,將市場版面擴張廣州、佛山和外地市場,形成一個龐大的甜甜圈帝國。

 

為質量不計成本 

進口原料和行銷不手軟

 

為了使產品保持最好品質,台北天母甜甜圈使用進口日清麵粉,「消費者都是聰明的,只有拿出最好的東西,做出口碑、保持品質,才有回頭客。」林璟均說。

林璟均表示,廣州有令其驕傲的餐飲文化,餐飲競爭相對殘酷,如甜甜圈等新產品至少要在市場撐過一年,消費者才會認可它的存在,同時需要不斷修正,以符合廣東人的口味。

「因為甜甜圈屬於美系甜點,高油、高糖對於亞洲人胃口負擔有點太重;再者,甜甜圈屬於甜品,是快速消費的行業,年輕化、多樣化和新口味不斷出現,因此要抓住消費者嘗鮮心理,在視覺和味覺上作文章,讓品嘗甜甜圈的同時也可以上傳社群網絡作為炫耀,成功打進消費者心理,而這即是占領市場的不二秘訣。

 

剖析市場特性 

林璟均看好廣州環境

 

在臺北華納威秀也有據點的林璟均說,廣州開店的經驗和臺灣很不一樣。

「臺灣人對於食品的新鮮感更為重視,因為『現做』、『精緻』是臺灣人最為重視的幾個特點,因此臺北需較大坪數的門面,這也是為何這幾年臺灣餐飲業很流行透明廚房的原因;但廣州則需要較好的三角窗鋪位,不僅要人流夠,也要提袋率高」。

他說,創業開店,店點是最重要的一門課程。林璟均建議想以餐飲為創業方向的後輩,不要只觀察人潮,而是確認提袋率,因為目標群眾定位的不同會導致人流成為盲點,「如果今天做的是營養果汁或是有機食品就不會開在大學附近,反而會選在藝文特區或是健身風氣興盛的商圈,如果要做炸物,學區商圈會是首選」。

在廣州扎根,林璟均的策略是「占領廣州,放眼全大陸」,廣州對於商業創投的接受度起步早,法治環境很好,臺商創業或在商場內開店,不用擔心「潛規則」或隱性成本。

林璟均認為,他要做中國大陸最好吃的甜甜圈,未來要把產品送到所有一、二線城市。因此,目前正埋頭鑽研「互聯網+」,透過網路下訂和物流結合,把產品送達各城市消費者手中。

與臺灣相比,中國大陸互聯網以及第三方支付更為便利,消費者透過多年的教育養成線上消費的型態,透過互聯網將中國大陸的消費者緊緊聯繫,林璟均表示:「除了要做中國最好吃的甜甜圈外,更重要的是能夠成為中國最容易拿到的甜甜圈」。

創業八年,林璟均認為,臺商在廣州做餐飲有優勢,包括對市場有較先進的思維和創新的做法,不管是透明廚房、數位資源整合,都是中國大陸市場較缺乏的,但不可諱言,臺商在中國大陸市場,最缺乏與在地商界資源結合。

由於餐飲業門檻低,「這幾年許多一代臺商從製造業轉型投入餐飲的不少,除了飲品,多數去做麵包,但做大做強的仍是少數。」這也是林璟均的隱憂,臺商大多喜好跟風,但往往難以做出差異性,導致品牌與產品缺乏個性,風潮一過,店家往往面臨轉型或被市場淘汰。

「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更專業化經營和擁有現代化管理,因為現在的中國大陸消費者對於食品也越來越挑嘴,他們希望手上拿的、嘴巴吃的、外帶回家的都可以拿來說嘴炫耀一番,因此要有把餐飲品牌打造成高端食物精品的氣魄。」林璟均將過往在公部門的法律精神與執行氣魄運用在餐飲創業上,成功打造他的甜甜圈王國。

 

呼籲臺商打團體戰

暢通臺青創業路

 

林璟均表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過去,現在講究資源整合。不僅只是臺商之間要資源整合,更多的是臺商和在地商人的資源整合。第一代臺商大多從事製造業,接單做外銷,和在地商人及社團接觸不多;二代臺商發現外銷不好做,轉做內需,卻發現資源不夠,缺乏和在地商界的合作。

他認為,臺商要做大連鎖服務業,要先「把餅做大,心要更寬」。目前最大的難題就是在商場裡找鋪位,他建議可以學習韓國人的做法。例如,韓國人在遠景路一帶,把整條街店鋪租下來,成為韓國城,彼此產品上也稍作區隔,甚至做二房東。臺灣美食馳名中外,在中國大陸要做臺灣美食城,也可以有群聚效應,而這需要與本地商界資源有更多的結合。

再者,新進入餐飲界的臺商資金要充沛。他說,過去的臺商花費一、兩百萬新臺幣就能在廣州開店,但以目前的租金跟材料成本,在商場開一個3至5坪的茶飲鋪位,可能就耗去了上百萬新臺幣。因此沒透過臺商們團結把餅做大,將會有更多資金較不寬裕的後輩們,在中國大陸的創業路上沈船。

最後,對於想進入中國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林璟均建議,首先要有創業家的特質,成功的路上往往孤獨,創業過程孤獨艱辛,必須埋頭苦幹;產品必須有未來性,不做可快速被取代的產品;商品要有個人特質,要讓人覺得品牌就像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般有個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堅持,同時具有承認失敗的心胸,遇到風險能堅持初衷,且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做出變通和反應,鼓勵臺灣年輕人勇於走出海外市場。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