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半導體設備本土化達到7成 有助於風險控管

  • A
  • A+
  • A++
2017-05-19

我國半導體設備本土化達到7成 有助於風險控管

(圖/取自維基百科)

 

台灣IC產業已脫離過往的世界代工模式,在2014年台灣IC設計業開始轉投入物聯網應用,我國IC產業首度突破兩兆元產值,在全球半導體競賽上,國內IC製造及IC封測目前已獲得兩金佳績。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製造技術副總經理林錦坤表示,台灣半導體設備本土化發展有不錯進展,目前本土零件與材料比重已達7成水準。

 

半導體產業為台灣重要經濟命脈,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現有研發、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等會員廠商近130家,並設置九個委員會,每年舉辦多場國內及國際研討會、會員聯誼活動、技術專題討論會、人才培訓課程等;同時積極建立國內產業與國際相關組織的互動機制,透過國際合作,協助會員與國際接軌,進而提昇台灣半導體產業之整體競爭力。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製造技術副總經理林錦坤表示,半導體是技術與資本密集的產業,,1座晶圓廠投資動輒新台幣數千億元,其中,設備投資占大宗。器設備價值發揮極大化,將使投資效益極大化,林錦坤說,機器設備效能攸關競爭力,因此台灣開始發展設備本土化,本土化有不錯進展,本土零件與材料比重已從過去的30%至40%,攀高到目前的70%;後段設備方面,本土化比重約30%至40%。半導體設備本土化不只具成本效益外,另在風險控管方面也有幫助。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