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消費轉型時代,邁向新食農夥伴關係」國際研討會 亞太各國專家學者齊聚分享農業合作社發展新契機

  • A
  • A+
  • A++
2017-09-19

 「因應消費轉型時代,邁向新食農夥伴關係」國際研討會 亞太各國專家學者齊聚分享農業合作社發展新契機 | 文章內置圖片

(圖/翻攝自農委會)

 

為促進農業合作社經驗分享及國際交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於今(19)日與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NTIFO)假臺北沃田旅店國際會議廳共同舉辦「因應消費轉型時代,邁向新食農夥伴關係」國際研討會,計邀亞太地區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及我國等8個國家10位產官學講者與農民組織團體代表約50名參加。


根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2017全球糧食報告」指出,隨著全球經濟成長及都市化影響,城鄉發展差距逐漸增加,人民飲食型態劇烈改變,飲食多元化造成食米需求大幅降低,並轉而消費其他穀類、蔬果及漁畜等產品。過去傳統農耕方式除已不足以因應氣候變遷帶來全球極端氣候及自然資源枯竭等挑戰,消費市場的轉變更對亞太地區小農生產模式帶來巨大衝擊及挑戰。


農委會表示,為有效連結農業生產者與消費者,縮短城鄉斷層,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業合作社扮演了關鍵角色,對內組織小農、建立品質認證與制定價格、資源共享及共產共銷等合作網絡,對外協助政府擬定相關政策與制度,肩負食品安全管理、地產地消、提升農產品價值鏈及永續農業的重責,因此強化農業合作社功能至關重要。


農委會推動「新農業」政策,積極輔導我國農會、漁會及農業合作社場等農民團體發揮功能,結合小農提升生產規模、共同投入加工與行銷所需設備及資金,並與農業價值鏈相關團體與農企業進行合作,推動農企業與農民團體及農民契作模式或建立中心衛星體系。例如,我國近年來積極輔導農民團體設置農產品截切處理場及區域加工中心,協助改善或擴充加工生產設備,以及提高與農戶的契作比例,以穩定供貨來源,並加強原料來源控管,確保產品安全衛生,同時加強與通路業者的合作,促進消費者對本土農產品的選購。


為強化我農業合作社發展及發揮互助串聯之功能,農委會補助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舉辦國際研討會,透過各國產官學專家交流,分享亞太地區農業合作社發展脈絡與現況評估之經驗,以達到城市及農村互惠共榮之目標。


公告時間:2017-09-19
文章來源:http://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7083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