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市100位「象農夫」合力推動 「食農米」教育計畫

  • A
  • A+
  • A++
2017-10-25

 
雙北市100位「象農夫」合力推動 「食農米」教育計畫 | 文章內置圖片
(大象爸爸李孟發規劃設計食農米」教育計畫。圖由李孟發提供)
 
為增進居住在台北市以及新北市的都會區學童,能有機會認識稻米的產地、米的料理,以及了解農村的生活。因此大象爸爸李孟發特別規劃設計「食農米」教育計畫,並且邀請目前在雙北市有合作「象農夫」食農教育課程的台北市公館國小師生、以及新北市新店區北新國小100位師生,齊聚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共同合力來推動「食農米」教育計畫。希望透過「食農米」教育計畫,來增進都會區學童,認識稻米的生產過程、了解稻田裡的廢棄物(草、稻穀等)如何再利用、農委會41Q政策、認識土地公、認識家禽(雞、鴨、鵝等)與農夫的故事、以及學習簡易的烹調米料理,進而能從中了解稻米從土壤到餐桌的整個過程。
 
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所長表示:對於「象農夫」在學校所推動的「課後社團」以及「入班教學」,推廣「食農與食米」的學習課程,覺得很正面,因為課程能夠讓小朋友從小接觸農業最基本的作物生長歷程,對於建構生態系統的思考模式,進而養成珍惜食物與資源的態度,很有幫助。而對於大象爸爸2018年將推動的「食農米」教育計畫,包含開設「象農夫假日班」、「象農夫寒暑假班」的「食農與食米」學習課程,覺得很有意義。因此建議先做好活動規畫、行銷計畫與人力、財務規畫,讓事情順利推動!而葉欣誠所長也表示其目前已經完成食農教育素養的評核工具,而該工具可以成為一套實用的評核工具,也可用以開發食農教育教材,及搭配實做來推動。
 
據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邱世銘副執行長表示:非常歡迎大象爸爸帶著雙北市的「象農夫」小朋友們,來到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食農米」教育活動。因為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擁有臺北市少見的農村景觀,如今天的水稻主題,即呼應客家的「粄食文化」,以及惜物精神。而園區內所規劃的「臺北客家農場」目前也廣邀市民參與種植水稻、茶葉、蔬菜等作物,並配合季節時令舉辦多元的農業文化活動,及呼應臺北市田園城市計畫的發展願景。另外園區內也有教育團體的農耕課長期參與認養園圃,透過多元的面向推動兒童教育在園發展。而目前園區有110位認養義工,他們是屬於城市中的生活農夫,因此希望未來能透過與「象農夫」共同合作,來建立一套公園與學校合作的模式。
 
雙北市100位「象農夫」合力推動 「食農米」教育計畫 | 文章內置圖片
(大象爸爸李孟發與參加食農米」教育計畫的孩子們。圖由李孟發提供)
 
據臺北市大安區公館國小許進富校長表示:公館國小即將屆滿40,學校環境優雅,校內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教師向來注重環境教育,將田園教學融入課室,讓孩子以自然為師。目前還有退休的主任返校,義務指導學生成為小小生態解說員;有熱心的大象爸爸成立「象農夫」社團,帶領學童做中學,觀察農作物成長之美,體會食物得來不易,懂得惜福與感恩。盼望公館的孩子們,未來能朝農業經濟、農業科技等新興議題再精進學習。
 
據新北市新店區北新國小曾秀珠校長表示:看到北新國小的小朋友今天來參加「象農夫」的「食農米」教育課程,覺得很有意義。因為小朋友們透過了今天的課程,可以接觸到稻田,並且認識水稻的種植栽培方式、以及體驗手做的活動,相信對於小朋友的生活教育將是有幫助的。據台北市公館國小1年級的林品嘉同學及沈妍熙同學表示:今天參加「食農米」教育課程學到很多東西,例如:認識水稻,了解如何種稻子,以及認識青蔥可以煮什麼,還有認識許多的農作物。
 
據大象爸爸李孟發表示:台北市公館國小、以及新北市北新國小今年有獲得「農糧署食米學園」計畫支持,而他本人有幸能擔任這二所學校的食米課程講師協助這二所學校推動「食米教育」課程。另外大象爸爸也表示:回憶小時候在水稻田旁的溝渠裡,總能尋找到豐富的小魚、小蝦、小螃蟹、小青蛙。因為當時的生態環境是比較自然的,而且生物是豐富且多樣性的。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農藥的過度使用、以及環境的污染,目前要在水稻田旁的溝渠裡,尋找到豐富的小魚、小蝦、小螃蟹、小青蛙已經是比較不容易了。
 
雙北市100位「象農夫」合力推動 「食農米」教育計畫 | 文章內置圖片
(參與「食農米」教育計畫的孩子們。圖由李孟發提供)
 
因此2018年他希望可以透過「食農米」教育計畫,並且結合「食農與食米」的教育內涵,持續的前往都會區學校成立「象農夫社團」,以及推動「象農夫入班教學」、「象農夫假日班」、「象農夫寒暑假班」的「食農米」學習課程,進而提供給居住在都會區學童的一個學習機會。另外大象爸爸也表示: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是一個很好的「食農與食米」教學場域,而且園區的志工們都非常熱忱,因此是非常值得親子學童共同前來參觀與遊覽的好地方。
 
新聞聯絡人:李孟發
行動電話:0926-563-228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