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結合生命教育 「象農夫」帶學童親近田園

  • A
  • A+
  • A++
2018-04-12

食農結合生命教育 「象農夫」帶學童親近田園

(大象爸爸李孟發與志清國小結合舉辦「象農夫種植金剛絲瓜」食農教育活動。圖由李孟發提供)

 

為增進親師生了解絲瓜的生長型態與生長過程、並能夠學習辨認絲瓜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以及鼓勵親師生學習製作天然菜瓜布,從中促進親子交流與感情。台北市文山區志清國小特別於9日舉辦「象農夫種植金剛絲瓜」食農教育活動。希望可以透過此活動促進學童親近學校小田園,並對學校所種植的農作物有更深刻了解。進而能擴大學校師生認識小田園資源,體驗農作物之重要性,以達到學校師生實際參與小田園課程及推廣食農教育之目的。


 
志清金剛絲瓜係106年4月間由臺北市文山區志清國小李雪鳳校長帶領著志清國小「象農夫社團」的小朋友共同種下,並且親眼看著金剛絲瓜由10公分高,一直長到10公尺(3層樓高)高,期間金剛絲瓜歷經了開花結果、老化、落地、變成絲瓜布、繁衍種子的過程,也帶出絲瓜生命綿延不絕的意義。據志清國小李雪鳳校長表示:生命是有機的循環,去年,在志清校園,金剛瓜用自己的步調,以緩慢到幾乎令人遺忘的速度,默默長大,並在酷暑中,綻放、結實纍纍,令人讚嘆!具有兩個重要意義:1.不畏艱辛、昂首向上:希望志清的孩子,都能如金剛瓜般堅毅、自信,在志清溫暖的校園中,用自己的步調,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2.努力學習、更上一層樓:金剛瓜展現魔力,攀上三層樓高,期勉志清的孩子,也能如金剛瓜一般,穩健奠定基礎,學習攀上高峰。


 
據出席「象農夫種植金剛絲瓜」食農教育活動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所長表示:志清國小所辦理的「象農夫種植金剛絲瓜」食農教育活動,同時也是生命教育,並且與小朋友的校園生活結合,很有意義。尤其對於國小學生而言,一定會對於其在大自然、生態、生活的理解有所影響。而對於12年國教將來要上路後,食農教育要如何的融入課程 ? 葉欣誠所長也表示:我們的教育應該要特別強調「系統思考」、「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等基礎能力,透過食農教育的安排,可以促進與提昇這些能力。食農教育事實上是希望大家理解人與食物與土地的連結,縮短人與食物的物理距離與心理距離,在學校中,可以使用融入式教育,和各學科之間的基本素養與能力指標結合,讓食農回歸到正課中,則不僅貼近生活,也結合正規學習,會有更好的學習效益。

 

食農結合生命教育 「象農夫」帶學童親近田園 | 文章內置圖片

(志清國小學童種植的金剛絲瓜照。圖由李孟發提供)

 

依據台北市志清國小象農夫課後社團指導老師李孟發表示,目前在志清國小成立課後社團已經邁入第三個學期,而學生的參與人數也由第一學期的6位學員,增加到目前的20位學員。由於志清國小是屬於台北市都會型的學校,因此可以進行食農教育課程的空間面積非常有限,還好在志清國小的李雪鳳校長及全校師生的全力支持下,目前志清國小的象農夫社團,可以進行課程的空間,包含頂樓的綠屋頂以及一樓操場邊的小田園農事體驗區。其中志清金剛絲瓜就是由106年第一學期的象農夫學員,在志清國小李雪鳳校長的帶領下,運用一樓操場邊的小田園農事體驗區所種植而成的,而志清金剛絲瓜所製作而成的菜瓜布,也成為了志清國小致贈給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象農夫社團的交流禮物。


 
另外,李孟發也表示,他目前同時在台北市、新北市的小學擔任象農夫課後社團指導老師。由於食農教育與田園教育的推動,是需要因應不同的地理環境與人文來進行課程的調適,因此他今年的暑假,預計將帶著台北市、新北市都會區的小朋友前往台東的米鄉(池山、關山) 體驗「食農米」教育課程、以及前往台東原鄉(金峰鄉、卑南鄉)體驗結合「民族文化」的食農教育課程,內容包含:農村家政米食體驗、部落農業文化體驗、地質公園食農體驗等。希望透過台東所擁有的豐富農業環境及自然人文特色,來增進台北市、新北市都會區的小朋友,可以擁有因應不同食農教育場域的環境調適能力。最後也期許象農夫團隊所研發設計的食農教育課程,也能對於台灣的「家庭教育」產生正面的幫助。


 
 

「象農夫」小檔案

「象農夫」的由來,系延續「綠島大象」追求環境永續精神,以及「像農夫」學習刻苦耐勞勤奮工作的態度而命名。而研發及推動「象農夫」食農教育計畫的緣份,系來自於大象爸爸李孟發前幾年在台東陪伴媽媽,下田務農時所發想蘊釀而來。

 

自民國104年開始大象爸爸即前往台北市、新北市、台東的校園、香港的校園,以食農教育為主題的教學課程。並自民國106年2月開始在台北市校園、新北市校園、香港的校園成立象農夫社團,並親自擔任學校的社團老師,積極的推動都市的食農教育。

 

希望透過「象農夫」食農教育課程,來培育都市孩子們認識食物、增進農事體驗、以及學習基本的食物烹調料理,進而增進孩子們的獨立生活能力。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