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第一個主動離職潮,「躺著」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 A
  • A+
  • A++
2016-02-04

 

銀行業第一個主動離職潮,「躺著」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 文章內置圖片

(/取自網路)  

 

 

提到銀行,大家想到的都是高福利、年終獎、體制內、穩定等詞彙,在銀行上班貌似就意味著高社會地位的好工作。當你還在費盡力氣往裡鑽營時,卻不知道很多銀行職員都開始往外跳,貌似銀行過去的“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銀行高管紛紛帶頭辭職

今年1月,民生銀行原行長毛曉峰因個人原因請辭。

 

2月,交行第一副行長錢文輝辭去交行執行董事、副行長等職務;上海銀行董事長范一飛提出辭呈。

 

3月,興業銀行副行長陳德康、中行副行長岳毅及中銀香港副董事長等提出辭職。

 

4月,浦發銀行行長朱玉辰請辭行長職務。

 

6月,建行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行長張建國遞交辭呈。

 

10月,寧波銀行副行長洪立峰、浦發銀行副行長穆矢以及上海農商行副董事長、行長侯福寧等提出辭職。甚至於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行長曹彤任也在任職不足一年之後匆匆離職。

 

這些離職的高管有些來自國有銀行,有些來自股份製商業銀行,離職的原因不外乎薪酬福利縮水、地位下降、工作難度更大、責任壓力大......穩定的銀行業突然出現了高管大動盪,成為了中國銀行業首次主動離職潮。

 

 

銀行業第一個主動離職潮,「躺著」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 文章內置圖片

(/取自網路)  

 

 

普通的銀行員工的日常吐槽

 

年終獎變成季度獎,獎金嚴重縮水

原來一個普通員工,雖然工資不是特別高,但有著年終獎的支撐也能年入十幾萬,但是現在由於年終獎改為了季度獎,還與每個季度的績效掛鉤,績效好的人能夠拿到原來的部分,但很多打不成業績的員工也就與獎金無緣了。

 

晨會、培訓、學習會、小組會,形式主義

銀行每天上班差不多都是7點多,下班也要晚上7點左右,工作時間長,並且還經常在工作之餘夾雜著各種晨會、晚訓、週六日還有各種形式的培訓,讓人精疲力竭。而且,每過一段時間就要進行考核考試,讓人心力交瘁。

 

每天出門上班都覺得自己在浪費生命

在銀行上班的人很少有真正熱愛自己工作的,原因很簡單,工作的氛圍比較單調,老齡化嚴重,員工經常是處於最底層,工作壓力大,責任重大。每天上班都覺得在浪費生命,沒有做什麼真正讓自己提陞技能,有成就感的事情,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日常工作同質化嚴重,沒有成就感

作為普通的櫃員來講,每天的工作同質化嚴重,工作量大不能出錯,還要每天笑臉迎人,永遠客戶至上。營銷崗位的工作人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各種拉業務,找客戶存款、貸款,要保持著厚臉皮的精神去讓人辦根本不需要的業務,成就感小。

 

無背景、無關係、無資源,難有上升空間

可以用“一入銀行深似海”來形容,每天做著一樣的工作,完全沒有什麼發展和規劃可言。如果你不想二十幾歲就看到未來四、五十歲的樣子,那就慎重考慮進入銀行工作吧。

 

沒有什麼專業性,學習不到什麼技能知識

......

 

如果你想進入銀行,需要怎麼做?

 

首先要清楚銀行招聘的流程

銀行校招主要分為秋招和春招,一般在頭一年的9月開始秋招,第二年還會有春招,但銀行招聘主要以秋招為主,春招為輔。另外,銀行招聘一般要經歷網上申請、簡歷接收和篩選、筆試、初試、複試和簽署三方就業協議等環節。

 

銀行喜歡招聘什麼樣的人

一類本科院校、四大背景、金融相關專業、英語四六級相關證書等都是銀行刷簡歷時常用的關鍵詞,所以如果你不符合條件,很有可能在網申的階段就被淘汰出局。在銀行的這條路上,學校和專業和四六級證書還是比較有用的敲門磚。

 

從銀行跳槽,要往哪兒跳?

 

跳槽到其他銀行

工作內容大同小異,但可能從國有銀行跳到股份制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薪資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如果單純是為了賺錢,或者想換個環境,可以考慮跨行跳槽。

 

跳槽到企業做財務

很多在銀行工作的人都有會計證書,或者有財務相關的資格證,如果厭倦了銀行的一成不變,可以考慮跳槽到企業的財務部門,工作內容可以得到一些轉行業的提升,並且職業發展的道路相對開闊。

 

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公司遍地開花,尋求很多懂得財經金融的人才,工資絕對無可挑剔。無論是做理財產品P2P、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對沖基金、保險、金融租賃都可以發揮自己的金融特長,搭上互聯網+的一班車,成為一名懂互聯網,懂金融的複合型人才。


無論是否銀行“躺著賺錢”的時代真的過去了,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講,銀行仍然是一個不錯的平台和就業機會,穩定的工作氛圍給了很多人成為中產階級的可能。無論有多少人在逃離著銀行,訴說著銀行的苦楚,相信還會有更多的投身銀行。嘗試沒有對錯,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夠賺。

 

 

 

資訊來源:公眾號

【101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