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陳金志「別再說決定放棄了」

2015-07-13
  • A
  • A+
  • A++

醫師陳金志「別再說決定放棄了」
(圖/取自網路)
 

面對重大傷亡病患時,醫院應與家屬溝通「放手」,避免病人受苦。對於媒體往常下「決定拔管,放棄治療」這樣的標題,永康奇美醫院醫師陳志金從臨床、家屬、醫護人員3個角度進行詳細分析,認為這樣並不恰當。他認為,「讓病人自然的走」與放棄治療有極大不同。

 

在八仙塵爆事件中,目前各醫院所通報的病危人數已增加到211人,其中有部分傷患使用如葉克膜等高科技維生醫療儀器讓心臟保持跳動。衛福部3日曾召集醫療專家開會討論,在救治傷患時考量「限時醫療」(註1)原則,意指當使用高科技維生醫療的嚴重傷患已確認傷害不可逆時,醫院應與家屬溝通「放手」,避免病人受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急重症照護專家黃勝堅表示,「拖到最後走的很難看,當孩子紗布卸除當下,怎麼變得已經不是我的孩子了,這是難以接受的」,有案例是一位40歲的媽媽看到搶救孩子的最後一幕,病患有多重器官衰竭、血液不凝固等症狀,最後造成家屬心中難忘的痛。往後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讓人心痛。

 

對病患離開那刻,記者報導上所使用的措詞,陳金志表示,應將「放棄治療」換成「家屬決定讓他好走」,或是「選擇安寧善終」。他強調,變換說法其實並非咬文嚼字,而是較符合臨床實際情況,同時站在關懷家屬的立場,減少對他們的傷害並協助他們放下。陳志金也坦言,面對年輕生命死亡,最放不下的其實還是醫師。對他們而言,總認為自己還可以再多一點努力,但其實心理也瞭解,進行CPR或是裝上葉克膜,普遍來說也只是延長不可避免的死亡而已。 

 

 

 

註1:限時醫療原則(Time-Limited Trial),即是指當病情嚴重的傷患已開始使用高科技的醫療儀器,如葉克膜、洗腎、呼吸器等,在確認其所造成的傷害已經「不可逆」後,醫療人員應與家屬溝通,不要再讓病人受苦。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