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的骨頭竟能再利用?海綿骨碎片讓癌友重新站起來

2016-04-19
  • A
  • A+
  • A++

手術後的骨頭竟能再利用?海綿骨碎片讓癌友重新站起來

(圖/取自網路)

 

現在不只在環境上講究環保,在醫療上也一樣,不過這次不是拯救環境,而是一條活生生的人命。台北榮總與企業合作,避免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剩餘碎骨浪費,因此研發技術,將手術後的碎骨經過檢測程序後,就能提供給癌症病患使用。

 

台北榮總骨科部骨骼肌肉腫瘤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陳威明表示,骨癌患者的骨頭往往易受到癌細胞侵襲、破壞,導致失去支撐的功能,而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剩餘碎骨,除了依照程序丟棄銷毀外,也會在取得患者同意後,評估合適性提供骨癌、骨肉癌患者使用。

 

目前骨骼移植來源包括大體捐贈和活體捐贈,但民眾受觀念影響,所以從大體骨骼的來源較少,多是向接受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術的病人勸募術後的骨碎片,再提供其他骨科疾病患者移植。

 

因為這些骨碎片上沾有血水和油脂,醫師在移植手術時,必須花許多時間清潔骨頭,不僅拉長手術時間,也會增加病人感染風險,一份骨碎片還只能提供給一位病人使用,剩下部分必需銷毀,造成骨頭組織浪費。

 

手術後的骨頭竟能再利用?海綿骨碎片讓癌友重新站起來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不過陳威明指出,目前已經與企業合作研發「第一代海綿骨碎片」,現在分別有2.5cc、5cc、10cc、20cc、30cc五種規格,醫師可依照患者需求進行選擇,且術中解凍後打開包裝即可使用,大幅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感染風險,更減少醫療資源的消耗。

 

海綿骨碎片可用於填充骨癌患者的骨頭空洞、骨頭流失、創傷骨頭缺損、粉碎性骨折等。陳威明認為,海綿骨就像是房子的鷹架,填充進去後,細胞會增生,變成患者本身自己的骨頭,讓身體恢復正常。

 

目前的成功案例是,一名罹患軟骨黏液樣纖維瘤的37歲女性在2014年接受手術,她是該院首位使用者,而至今恢復狀況良好。但台北榮總關節重建科主任陳正豐表示,並非所有病患都需要海綿骨碎片,因此可以考慮健保給付的人工關節或骨水泥填塞以達到療效。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