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大腸癌 有家族史者是高風險族群

2017-03-09
  • A
  • A+
  • A++

若家人罹患腸癌,小心自己也是高風險族群!一名婦女因為父親曾經罹患大腸癌的緣故,每年一定會去醫院做糞便的檢查,看自己的糞便有沒有潛血情形,但檢查結果都沒事,卻在小姑也不幸發現自己罹癌後,到醫院接受更為詳細的大腸鏡檢測,晴天霹靂,居然是大腸癌第二期,可怕的是,丈夫也被檢測出腸內有腫瘤的狀況。

 

突如其來的大腸癌 有家族史者是高風險族群 (圖/翻自網路)

 

為婦女看病的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邱展賢表示,大腸癌沒有什麼明顯的徵兆,通常都必須接受醫院檢測才能發現。大腸癌的成因在醫學上還尚未有一定的解釋,但根據統計,比較有可能的原因在於飲食,有不良生活習慣者,如缺乏運動,喝酒或抽菸也有可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該名婦女覺得非常疑惑,每年都有定期檢測,怎麼突然就發現已經是腸癌第二期,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萬芳醫院副院長賴基銘解釋,大腸息肉出血是間歇性,若是糞便潛血採集範圍不夠大或息肉沒有出血,都可能造成「假陰性」狀況,建議應連續3天採集。

 

醫師指出,大腸癌的症狀是大便帶有血、黏液,或呈現黑色,或是突如其來發生便秘或者腹瀉,其他還有貧血、嘔吐、頭暈及容易感到疲倦等。

 

邱展賢表示年過40歲者應尋求醫師進行風險評估,特別是有家族史者應安排一次大腸鏡檢查,沒有息肉者,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追蹤3至5年皆為陰性,建議再做大腸鏡檢查,至少10年內應檢查一次,若民眾發現自己是高危險族群者,例如肥胖或是得過慢性腸炎,也應該定期追蹤,才能有效預防,平日可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多吃蔬果。

 

突如其來的大腸癌 有家族史者是高風險族群  | 文章內置圖片(圖/翻攝網路)

 

資訊來源:糞便潛血都沒事 竟發現腸癌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