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遍地開花」 毛治國:開支票蔚為台灣政治文化

2017-04-24
  • A
  • A+
  • A++

輕軌「遍地開花」 毛治國:開支票蔚為台灣政治文化 | 文章內置圖片

(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圖取自維基百科/由Rico Shen,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216948)

 

 


立法院今日起審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前行政院長毛治國指出,台灣目前應致力於各縣市台鐵市區路線的立體化,而非處處建輕軌。

 

毛治國表示,現階段政府最應該提供的,不是軌道式的「大眾運輸」,而是50人甚至小至7到9人座的中眾、小眾「公共運輸」,以解決地方高齡、弱勢族群的交通問題,讓民眾減少使用私人運具,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毛治國指出,老人多半是自己騎車或是搭別人便車,而台灣車禍的三大主因「機車加老人」有相當大的比例發生在非都市的偏鄉農村,因此解決非都市的交通問題,應先把火力集中把公車或中小型公共運輸做到位。

 

毛治國說,地方開捷運、輕軌支票早就成為台灣政治文化。前瞻計畫中就將近15案,但「要先看量夠不夠?」若地方連公車都經營不了,還有什麼資格談論軌道運輸?蓋出來只是後來的災難而已。


至於公共運輸占比,毛治國指出,以2009和2015年相比,全台灣整體公共運輸(含大眾運輸)總運量成長21%,公共運輸在整體通勤市場的佔比也成長16%,這是在2013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小車使用重新上揚情形下,一項逆勢成長的成果—以上的這些成果相信是全體國民所樂見。所以,我們認為朝野都應繼續支持這一以發展公車服務為主的「改善公共運輸服務」的政策,讓它能夠繼續開花結果。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