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正在轉骨 前瞻翻轉思維

2018-06-19
  • A
  • A+
  • A++

治水正在轉骨 前瞻翻轉思維

(圖取自Pixabay網站)

 

前瞻水環境建設就是要翻轉傳統治理思維,全面納入生態檢核及民眾參與機制、減少人工鋪面、水質一併改善、集水區野溪保育重視調適與低衝擊。水利署並在5月推動完成水利法條文修正,揭櫫治水新策略,以土地分擔洪水方式,減少工程及對天然溪流的擾動。台灣的治水正在根本轉變,自然、都會和防災需求將能兼顧。

水利署自95年辦理「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後,生態檢核就成為各項治水工程的必要程序,而前瞻基礎建設之水環境建設,包括水與發展、水與安全及水與環境三大主軸,所有計畫均全面要求辦理生態檢核,並載明於行政院核定計畫書內,也編列相關經費,就是要改善以往治理工程可能忽略生態棲地保護問題。外界關注的幾件全國水環境改善工作有生態疑慮,水利署已透過計畫機制要求執行單位與相關單位溝通,邀請專家協助並作適當修正改善。

賴建信署長特別指出,前瞻水環境計畫與野溪治理有關之「加強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計畫,亦已改變以往大量護岸、固床工或攔沙壩之作法,以加強水土保育、結合水質保護及合理土地利用管制為三大保育主要工作,除設置合併式淨化槽削減聚落點源汙染外,亦納入低衝擊開發方式,削減農業非點源汙染。至於另外由農業單位辦理之林班地及野溪整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已於106年4月25日頒定「公共工程生態檢核機制」規定,加強落實辦理生態保護工作。

水環境建設除水資源開發會嚴格依照環境影響評估程序辦理外,已將減少人工鋪面列為工作重點,在安全前提下,因地制宜及就地取材,研採符合棲地營造之多孔隙相關工法設計,全力減少混凝土使用,同時擴大將水質改善納入,並列為主要重點,因為水質改善後才有生態及景觀可言。「水與環境」之「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60億元,其中即有40億元為環保署及內政部營建署補助辦理的水質改善及污水處理工作。

此外,水利法已於107年5月29日經立法院完成三讀修正,增加出流管制及逕流分擔專章,將逐漸以新的治水措施來改變傳統治水模式,未來土地開發需自行承擔因開發增加的流量,而逕流分擔會透過公共設施土地兼做滯洪使用,改變以往單純倚靠河道治理工程方式,除可因應氣候變遷不斷增加降雨外,更可減少水道整治工程,大幅降低對原始河溪之擾動。

 

公告時間:2018/06/19
新聞來源:https://www.ey.gov.tw/Page/AE5575EAA0A37D70/827175b9-a861-43ef-85f2-3fec182839b1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