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發現墾丁之美 內政部:推生態旅遊成國際典範

2018-07-29
  • A
  • A+
  • A++

重新發現墾丁之美 內政部:推生態旅遊成國際典範
(屏科大輔導團隊陪伴社區辦理培訓課程。圖由內政部提供)

 

墾丁國家公園蘊藏珍貴的珊瑚礁岩、熱帶森林、豐富的海域及陸域生態資源,為兼顧保育與社區發展,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已輔導社頂等11個社區推動生態旅遊,遊程從山林到大海,隨著季節有不同的變化,106年已有近4萬5千人次參與,建立住民與國家公園互信共榮的夥伴關係,恆春半島已成為生態旅遊國際參訪典範,歡迎旅客一起放慢腳步,重新發現墾丁之美。

故事的開始-從對立衝突到建立夥伴關係的社頂部落

內政部表示,墾管處自73年成立迄今,長年在龐大的遊憩與地方開發壓力下,守護墾丁豐富的海域及陸域生態資源,由於國家公園成立的目的以保育、研究與環教育樂為主,諸多的管制造成園區內原有住民的反彈。例如,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內的排灣族部落社頂社區,過去以狩獵、捕魚、燒墾為生,慢慢的轉型為觀光與餐飲業;但因少部分人還依賴傳統生活方式,加上缺乏保育認同及社區參與資源管理的管道,最初彼此衝突不斷。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在93年提出「生態旅遊白皮書」,並指示由國家公園率先推動,加上近年來國際逐漸強調保護區與在地文化、居民生計的連結,鼓勵建立互信共榮的夥伴關係,於是墾管處在94年即以社頂部落為開端,委託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團隊,長期深入專業輔導陪伴社區,打下社區生態旅遊的厚實基礎。

社區組織積極投入 恆春半島成生態旅遊國際參訪典範

在墾管處與輔導團隊的支持陪伴之下,「社頂部落發展文化促進會」作為社區生態旅遊的運作主體,進行人員培力與解說訓練,並發展出一套穩定的營運模式。而生態旅遊因為連結生態保育理念,社區也成為協助墾管處收集生態監測資料與巡守防制盜獵的最佳夥伴,並且提供遊客尊重自然及在地文化的環境教育場域。

自94年迄今,墾管處已輔導社頂、水蛙窟、大光、里德、港口、龍水、滿州、永靖、後灣、九棚與鵝鑾鼻等11個社區加入生態旅遊推廣行列。墾丁生態旅遊的年遊客人次從101年的7千多人次,一路增加到了106年近4萬5千人次,遊客人數成長6倍。

此外,社頂及里德社區屢獲國家獎項,如低碳示範社區、環保署節能減碳行動標章及國家環境教育獎等肯定,墾丁國家公園也榮獲第5屆國家環境教育獎機關組特優,恆春半島更成為國際學校、企業、政府組織等,認識臺灣生態旅遊的參訪典範。

 

重新發現墾丁之美 內政部:推生態旅遊成國際典範 | 文章內置圖片
(滿州社區滿茶古道行程。圖由內政部提供)


社區深度生態旅遊 找回人與土地的連結

內政部指出,社頂社區自100年開始已進入自主經營模式,所有生態旅遊的營收(含導覽解說、文創商品銷售、低碳餐食體驗、短程接駁、解說回饋金等),扣除人事與管銷支出後,全數回饋社區營造與生態保育用途。在墾丁國家公園內的社區彼此串連,以生態旅遊為起點逐步擴展社區產業,不僅改善了居民生計,更改變偏鄉的命運。

青年也逐漸返鄉,在這裡找回對故鄉的認同與自我實現的價值;透過解說,耆老的知識得以傳承,老人家重現活力與笑容;昔日的老獵人放下獵槍,成為今日守護環境的解說員,找回生活的尊嚴與自信,也找回傳統文化、人與土地的連結。

國家公園社區生態旅遊 放慢腳步發現更美的墾丁

現在來到墾丁,可以體驗與以往不同的旅遊模式,白天跟著大光社區解說員觀察潮間帶,到港口社區探訪陸蟹的居住地、品嚐已有百年歷史的港口茶,晚上再到社頂部落來場梅花鹿尋蹤;想玩水就到後灣划獨木舟,順便吃墾丁海水做成的鹽滷豆腐,到了10月再到里德社區,看數萬隻灰面鵟鷹覆滿天空。你會發現,放慢腳步體會的墾丁,更美。

內政部指出,目前其餘8座國家公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及臺中、高雄都會公園也陸續推出多樣的社區生態旅遊遊程,現在就前往國家公園,讓專業在地的自然環境教育解說員帶您領略美好的生態之旅吧!相關活動訊息,歡迎至臺灣國家公園入口網(http://np.cpami.gov.tw/)及墾丁國家公園社區生態旅遊資訊網(http://www.ktnp.gov.tw/Ecology_List.aspx?n=8A33013523400F35)查詢。 

 

公告時間:2018/07/27
新聞來源:https://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src=news&sn=14512&type_code=02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