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公布107年空氣品質監測初步統計結果,積極推動各項污染防制工作

2018-12-27
  • A
  • A+
  • A++

環保署公布107年空氣品質監測初步統計結果,積極推動各項污染防制工作

(監資處長張順欽進行簡報。圖由 環境保護署 提供)

 

環保署初步統計107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19日空氣品質監測成果,除臭氧以外,其餘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呈下降趨勢,且近5年空氣品質指標(AQI)良好等級比例上升,橘色提醒及紅色警示比例下降,而全國空氣品質監測站因細懸浮微粒造成空氣品質指標AQI紅色警示次數,也由104年的997次、105年898次、106年483次下降為282次,符合空氣品質改善階段目標。環保署表示,將與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持續推動污染減量工作,維護空氣品質。 
 

臭氧八小時AQI達橘色提醒比率上升,但臭氧小時AQI無達紅色警示時數,顯示高濃度臭氧比例已有下降,但中高濃度臭氧比率上升。懸浮微粒AQI達橘色提醒比率除北部外,其他空品區均為下降;細懸浮微粒AQI達紅色警示比率除北部及竹苗外均為下降或持平,其中中部、雲嘉南及高屏地區單年紅色警示比率降幅達20-55%。比較近3年細懸浮微粒AQI大於100前3名,超標測站變化不大。由於106及107年各空品區降雨量均較105年顯著減少,且部分地區(如竹苗空品區)低風速時數增加,有助擴散的高風速時數減少,使得部分地區細懸浮微粒濃度略微上升。 
 

在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努力下,細懸浮微粒已有明顯改善,從104年紅色警示997次,至107年12月19日止,紅色警示次數為282次,符合空氣品質改善階段目標。另大顆粒之懸浮微粒,亦在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下,PM10濃度皆呈下降趨勢,與去年相比,高屏溪下降14.9%最多,烏溪下降9.6%,濁水溪2.9%,卑南溪下降1.3%,顯示環保署各項管制工作皆已呈現相當改善成效,而對於臭氧8小時AQI大於100超標日數上升、AQI大於150超標下降這種狀況,今年外島超標明顯上升,南部地區影響範圍擴大,分析主要來自境外影響,另因臭氧生成受二氧化氮(NOx)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影響,環保署分析NOx污染減量時會因大氣中化學及物理機制造成臭氧污染消長情形(即滴定效應),以本署推動減量成效來看,本土污染減量工作仍需VOCs減量上加強。 
 

為強化秋冬季節空氣污染減量工作,環保署依據「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結合中央部會(及其所屬)與地方政府,除於預報空氣品質不良時,採預警原則,請污染源配合啟動預為減排降載作為,亦預先啟動上風處及當地發電廠污染減量措施;並依監測站監測之空氣品質惡化程度,執行不同等級之應變措施與民眾防護作為,隨濃度嚴重程度擴大管制範圍及限制強度,包括公私場所、交通工具使用、學校活動等對象,採取應變作為與管制。 
 

在中長期空氣品質管制工作上,環保署將持續推動行政院「空氣污染防制行動方案」,包括要求國營事業及大型企業空污減量、工商業鍋爐管制、餐飲油煙管制、改善燒紙錢文化、營建及堆置揚塵管制、農家稻草及果樹枝去化處理(禁止露天燃燒)、河川揚塵防制、鼓勵一、二期柴油車污染改善或汰舊換新、鼓勵三期柴油車污染改善、減免大貨車新車貨物稅等獎勵措施外,並推動低利信貸、利息補貼、補助車輛進行調修及弱勢族群專案輔導等多元協助方案,讓車主可以選擇符合需求的措施,期達成所訂定目標:西元(下同)2019年PM2.5年平均值18μg/m3及空污紅害減半、2030年公務車輛及公共運輸大巴士全面電動化、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禁售燃油汽車)。 
 

在環保署與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大幅度推動污染減量工作之時,面對天候變化所造成空氣品質之影響,對比前一年之空氣品質會有短暫增減差異,但就長期趨勢來看,空氣品質是逐漸改善,也請民眾一起努力,共同改善生活周遭所產生之空氣污染,有信心、有行動、持續努力就能達成改善空氣品質之目標。 

 

 

公告時間:2018/12/27
新聞來源:https://enews.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1071227110932

 

 

資訊來源:環境保護署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