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人文沙龍系列》來去鬥鬧熱——談臺灣民俗研究的幾個面向

2019-11-22
  • A
  • A+
  • A++

《科技部人文沙龍系列》來去鬥鬧熱——談臺灣民俗研究的幾個面向 | 文章內置圖片

(人文沙龍海報「來去鬥鬧熱一一談台灣民俗研究的幾個面向」。圖由 科技部 提供)

 

提到「臺灣民俗」會讓人聯想到什麼?是逢年過節的祭祀文化?還是每年農曆三月的「瘋媽祖」繞境活動?又或是到月老廟詢問感情事時遵循的禮儀規矩?本次人文沙龍講座特別邀請民俗專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洪淑苓教授,透過文獻、學術論著及平常隨處可見的民俗現象,邀請民眾一起成為「民俗研究初心者」!

 

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信仰到節慶、從廟宇到生活大小事無處不是民俗文化,究竟民俗文化研究如何開始並深入探討呢?本次講座將透過一些具代表性民俗學者的研究成果作為案例,一起來談談當代民俗和傳統民俗之間的差異,也聊聊「民俗雜誌」與「月老信仰」,更加深入認識民俗研究的樂趣與真諦。洪教授表示,希望能在此次講座中藉由民俗學者專家的研究成果,進一步融合社會大眾日常生活中的民俗參與經驗,啟發大家參與民俗、紀錄民俗以及研究民俗的興致,共同激盪與開創民俗文化研究的想像。

 

洪淑苓教授研究專長為民間文學及現代詩,著作等身;同時,洪教授投入科技部研究計畫,將民俗文化研究範疇從明清、日治橫跨到戰後,透過民俗研究學者的流動與轉變,以及民俗相關節物與詩作的流變等,加深探討民俗文化的深度與廣度,相關研究包括:「戰後臺灣民俗研究的學人流動與觀念轉型」、「民俗節日的節物、象徵與詩歌表現——以明清到日治時期(1661-1945)的臺灣文獻為探討範圍」、「物質與信仰——民間善書的形制、流通與文化意義新探」等。

 

 

「來去鬥鬧熱——談臺灣民俗研究的幾個面向」講座時間為11月27日(星期三)上午10點至12點,地點在佛光大學雲起樓301國際會議廳,特別邀請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兩位學者——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劉惠萍、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副教授林以衡擔任與談人,歡迎對臺灣民俗感興趣的朋友們蒞臨參加講座,或透過線上直播收看!

 

 

公告時間:2019/11/22
新聞來源:https://www.most.gov.tw/folksonomy/detail?subSite=&l=ch&article_uid=732569ba-0058-4edf-9ed0-362ac8d1d6b0&menu_id=9aa56881-8df0-4eb6-a5a7-32a2f72826ff

 

 

資訊來源:科技部

  • 本文評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