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國總理 李光耀病逝

  • A
  • A+
  • A++
2015-03-23

新加坡建國總理 李光耀病逝

(圖/取自網路)

 

新加坡總理公署23日上午發布公報,宣布從23日到29日,新加坡全國哀悼建國總理李光耀去世,並於29日為他舉行國葬。

 

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向總理李顯龍哀悼李光耀的去世,代表新加坡人民向李顯龍和家人致以最深切的慰問。陳慶炎說,李光耀「為打造一個唯才是用和多元文化的新加坡做出了深遠的貢獻」

 

李光耀於1959年成為新加坡的首位總理,他也是這個位於東南亞的城市之國從英國殖民地迅速崛起為一個富有的全球貿易金融中心的總設計師,執政超過三十年。

 

李光耀的執政,將市場政策與對媒體、自由言論和其政治反對派的嚴格控制相結合。有人將他譽為有著遠見卓識的戰略家,也有人視他為獨裁主義者。

 

李光耀的逝世以及他的兒子李顯龍將於未來幾年內退休,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是工業領袖認為,政權的改變將對該國的企業影響不大。

 

50多年前,當李光耀被選為自治後第一任總理時,新加坡是個連生存都有問題的島國。

 

時間回到1965年8月9日中午12點,李光耀召開一場宣布新加坡正式獨立的電視直播記者會。李光耀一度哽咽到說不出話來。並不是因為終於獨立,喜極而泣,而是因為嚴重的內部種族、政治衝突與理念不合,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西亞聯邦。

 

當時新加坡只有200萬人口,激烈的種族與政治衝突肆虐下,社會動盪不安,人均GDP才500多美元,許多人都對這個城市國家是否能存活,打了個大問號。

 

務實的面對自己的處境,隨時改變,適應大環境,才能生存,是李光耀留給新加坡的最大遺產之一。「世界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我們毫無選擇餘地,我們必須隨時改變,」李光耀強調。

 

在國際舞台上,李光耀不樹立敵人,讓新加坡超越了人口、面積的規模限制,獲得了不可忽視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

 

世界前兩大港、亞洲金融中心、東南亞石化基地、亞洲矽谷的光環,一個個加諸新加坡身上,也讓新加坡和競爭對手香港比起來,有更多元、均衡的產業發展。

 

李光耀自認為另一個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留給新加坡一個效率、廉潔的政府。當然,李光耀的強勢風格、得理不饒人,也不是沒有爭議與批評。

 

西方媒體最常批評李光耀箝制新聞自由、打擊異議分子,有民主表面、但沒有實質。政治與社會上,政府無所不在的管制,讓新加坡獲得「保母國家」的封號。

 

但李光耀從來不為所動,堅持這是新加坡的生存之道,甚至不惜驅逐美國記者,槓上美國政府。

 

「我的第一優先,是新加坡人民的福利和生存,然後才是民主制度,」李光耀在一次公眾演講中提到,「如果我們沒有有效地干預人民生活的每個層面,新加坡今天不會存在。」

 

李光耀回答,「我沒想過這個問題。我有任務在身,我要好好地去做,去保障人民的生存、福利,如果可能甚至富裕。如果我能做到這些,我就很滿足了。如果我的人民知道我已經盡我最大的能力去做了,那就夠了。」

 

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及內政部長張志賢說,今天的新加坡是李光耀畢生努力的成果,是他獻給所有新加坡人的禮物。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指出,李光耀對新加坡這個小國需要一個有實力的武裝部隊深信不疑,也為建設現代軍隊推出國民服役。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