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高危險! 「兩避一要」是關鍵

  • A
  • A+
  • A++
2015-11-14

心房顫動高危險! 「兩避一要」是關鍵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63歲林姓男子半年來記憶衰退,反應慢很多,且突然不會用手機,求診才發現林男是慢性心房顫動患者,腦部已出現多處中風病灶,因而造成血管性失智症;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可能增加智能障礙,以及失智症風險達1到3倍不等;而造成智能障礙的主因,是心房顫動提高腦中風機率。

 

成大醫院神經部宋碧姍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最常見的是心律不整,發生率會隨著年紀上升而增加,且患者中風的風險為常人的3至5倍,還可能造成隱形中風,也就是臨床無症狀的腦中風,待中風病灶累積後才會出現症狀;此外出現隱形中風的普及率,大約是正常心律族群的2倍。

 

心房顫動高危險! 「兩避一要」是關鍵 | 文章內置圖片

(圖/取自網路)

 

宋醫師說明,中風引發的智能障礙、失智症,統稱血管性認知異常;據台灣及港陸地區研究發現,中風後 3個月內出現智能障礙或失智症的比例約有1成至3成;值得注意的是,中風也是其他腦退化疾病的推手;研究指出,中風或腦血管疾病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腦部病理變化及發生風險。

 

造成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疾病、心衰竭等。為減少因為心房顫動造成血管性智能障礙風險,應注意「二避一要」;也就是要避免出現心房顫動、控制高血壓;避免血栓型中風發生;要隨時注意患者智能狀況;因此民眾要積極控制高血壓、選擇合適藥物,避免心房顫動發生;如果確診為心房顫動,要避免血栓型中風發生;如果病患是中風高危險群,會建議使用抗凝血藥物;心房顫動患者的家人要隨時注意其智能狀況,若有記憶力衰退或認知功能障礙,得儘快請內科或神經科醫師診治。

 

 

 

 

 

 

 

【一零一傳媒/整理報導】

 

 

 

-------------------------------------------------------

 

 

 

文章內容若有侵權疑慮,請來信告知。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

部分圖片、觀點,來源於網際網路及其他網路平台,主要目的在於分享訊息,讓更多人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 本文評論:
延伸閱讀